砥砺奋进 再创辉煌 努力绘就文旅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太原文旅十年发展成果综述 (2022年9月)

砥砺奋进 再创辉煌 努力绘就文旅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太原文旅十年发展成果综述 (2022年9月)

发布日期:2022-09-19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1443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文化和旅游战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只争朝夕紧迫感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的目标,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过去的十年,是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的十年,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十年,也是继往开来屡创辉煌的十年。过去的十年,太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旅工作保持了安全稳定的发展态势,“唐风晋韵”所蕴含的历史底蕴逐步彰显,“锦绣太原”宜居、宜业、宜游的标签更加鲜明。

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组织创作了《上马街》《于成龙》《起凤街》《迎新街》《关公》《高君宇与石评梅》《庄周》等十余部大型晋剧和晋剧电影《于成龙》、35集太原历史文化系列动画片《名城太原》,以及话剧《北魏风飏》《晋文公》《我们城里的年轻人》、儿童剧《疯狂的布鲁斯》、歌舞杂技剧《换了人间》、舞蹈《家书》等作品。整理恢复、移植改编《清风亭》《大脚皇后》《审御案》《伐子都》等20余部传统剧目。《傅山进京》荣获第八届全国戏剧“原创剧目大奖榜首”和“表演大奖”等九个奖项,实现“大满贯”。《上马街》《起凤街》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再上台阶非遗代表性项目从28项增加至676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级66项市级159县级433项),基本调查中发现的能够体现太原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项目全部列入非遗代表性名录,实现了不留死角、分级保护的目标。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55人增加至60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1人、省级传承人60人、市级传承人196人,县级传承人334人),有非遗传习展示中心6个,传习基地25个,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展示、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共有市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县级文化馆总馆10个、分馆138个,县级图书馆总馆10个、分馆148个,县级美术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6个,街道综合文化站5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7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49个,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坚持“空间全开放、时间全天候、功能智能化、文献多样化”,十八大以来馆藏总量增长率77%,年外借册次增长8.4倍,年文献外借人次增长8.9倍,读者注册人数增长2.3倍,全国首创开设市级马克思书房、时代新人主题体验馆,建成城市书房15个,在地铁站、汽车站等场所设置自助图书借还机8个,全市9个县区馆、426个乡镇分馆实现文献统一分编、数字文献共建共享、服务一证通用、文献通借通还,馆外服务分馆增加至41个,有效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迎泽区新南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被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为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成为全省唯一荣获此殊荣的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冠疫情防控等主题,以及传统民俗节日和特色文化资源,坚持每年举办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锣鼓大赛、民歌邀请赛、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涵盖音乐、摄影、美术、非遗、戏曲等几十个门类,锣鼓表演《飞钹急流》《盛世雄风 铙钹旗舞》等荣获全省一、二等奖等殊荣,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品牌,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太原美术馆成功举办“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太原巡展、新态·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览”等线下展览350余以及线上文化活动179期,参观群众600余万人次

——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多样。组织参加中国艺术节等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14项,太原市图书馆承办全国图书馆界“第十三届全民阅读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交流培训会议7场,组织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希腊、意大利、德国、哈萨克斯坦、埃及等20个国家开展非遗展演和文化交流演出,接待友好城市俄罗斯萨拉托夫市政府代表团等8个国外文化交流团来访,成功举办“遇见@在华外国艺术家”等国际国内艺术交流展览活动。

二、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确定了一环(环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一带(汾河景观游憩带)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努力打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积极培育“锦绣太原”旅游品牌体系,全力叫响“古都晋阳”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千年府城”府城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生态西山”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诗意汾河”汾河文化旅游品牌、“红色太原”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太原制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田园并州”乡村田园旅游品牌、“清凉太原”休闲康养旅游品牌等八大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总体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趋好的发展态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从2012年的2977.69万人次增加到疫情前的9652.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55.6亿元增加到1171.83亿元游客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太原过夜游客停留天数逐步增加,二日游、三日游比重持续提升,宝华国旅、红马国旅太平洋国旅首次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我市拥有百强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要素市场日趋完善坚持旅游集散地与目的地建设并重,积极推进晋源、清徐、阳曲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真开展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9入选我省首批100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单位入选“黄河人家”“太行人家”,全市工农业旅游点从30家增至54全力推进晋祠天龙山5A创建,加快推动2A、3A、4A级景区创建和提质升级,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15家增至30家,太原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线路产品丰富多样认真分析市场产品结构和游客消费心理,积极开发太原周边精品旅游线路产品,推动景区公交线路的开通,加大省内旅游直通车的开行密度,开发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开通双休日景区专车、包车,初步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省内多日游齐头并进,产品类型多样、消费方式灵活的旅游产品集群。立足于服务自驾房车游客,积极推动以集散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太原旅游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交流合作成绩斐然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发挥省会龙头作用,牵头组建太忻、太晋、山西中部城市群、汾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与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国家区域总体格局,强化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太原旅游形象标识,科学确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深度挖掘太原旅游资源禀赋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将“唐风晋韵·锦绣太原”确定为太原旅游品牌形象坚持讲好“太原故事”,按照“分地域、分层次、分对象”原则,依据不同媒体受众对象和覆盖范围,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化宣传推广在央视播出《跟着书本去旅行》“太原访古”特辑,与太原广播电视台联合播出《文游太原》《畅游锦绣太原城》等大型专栏,持续通过三大运营商向入并游客推送欢迎短信,出版《畅游太原》丛书,设计制作发放《中博会文旅宣传册》《手绘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和宣传品8万余份。整合各类文旅资源,设计推出“冬游太原·欢乐过年”“乘地铁·游太原·读历史”等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国庆期间在太原参与二日游、三日游的游客人数首次超过一日游。成功举办“锦绣太原文化旅游季”“锦绣太原正当红”“爱上太原的N个理由”Vlog大赛以及“诗意汾河”“百名网红带你游太原”等主题宣传活动,相关话题全网总曝光量44亿余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4亿次。创建两微一抖官方账号,市文旅局政务新媒体在人民日报发布的《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旅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20强》中位列第13位,太原入选“全国十大美好城市”、“中国避暑旅游城市”,太原的“网红”属性持续增强,“锦绣太原”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协调发展。2019年2月,根据机构改革的统一要求,撤销原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合并成立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接原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原市旅发委的工作职能主管全市文化艺术、旅游发展、广播电视等工作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文旅惠民持续深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惠民”,依托各基层文化馆(站)基层文艺骨干,精心编排小戏、小品、歌舞等群众文艺精品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节目,并开展送演出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厂矿、进军营等文化惠民活动,累计开展“免费送戏下乡”8926场,现场观众446万余人次。2020年以来,培养评选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428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71名,乡村文化带头人383名,开展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活动11176场,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活动2317场,乡村文化带头人活动5060场。着力提升旅游“一卡通”的功能,不断完善其制度设计,扎实开展旅游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活动,参与景区数量和受惠人群稳步扩大,纳入景区数量突破100家,累计销售70余万张,为景区返款近40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落实“美丽山西休闲游”重大举措,落实价格折扣和特殊人群免票政策,利用5.19中国旅游日、9.27世界旅游日等大型节假日开展旅游惠民活动。创新开展了四省八市百家旅游景区“一证游”等区域旅游惠民活动,在推进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让更多群众得到了实惠。同时,晋祠、煤博煤海探秘游、东湖醋园、太原动物园、碑林公园等景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惠民活动,市民和游客的出游热情得到了持续提升。

——多业态融合加速推进不断从资金扶持、政策保障、资源整合、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出了辰涵数字、典范文创、敲门砖文创、十二栋文化、灌木文化等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文化标杆企业,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基地7个。太原市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经典剧目展演”、“阅美时光”惠民阅读、海峡两岸(并台)文创市集、文旅惠民消费券、文化旅游商品交易会等活动,文旅消费市场被进一步激活,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被进一步释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钟楼街和古县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柳巷商圈荣列全国国庆消费热门商圈TOP10之第2名,包括太原方特在内的华强方特位列国庆消费热门景区TOP5之第1名推出国内首个以晋阳文化为题材的大型水上实景演艺项目《如梦晋阳》,已演出430余场,观演人数40多万人次。不断深化文化、教育、体育、研学、考古、探险、房车、露营、康养等多业态同旅游业融合,文化+、旅游+成为新的资本关注焦点,社会力量投资文化旅游的热情持续提升。

——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谢涛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入选国家级“四个一批”人才、中国首批地方音像工程艺术家;武凌云、王小东、孙国强入选山西省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谢涛、王小东入选山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段耀青、李晨阳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王春梅获得“朱槿花奖·杰出演员奖”。十八大以来,市艺校教师队伍研究生学历人数由6名上升到19名,高级职称人数由18名上升到27名,44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6%,1名教师入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教师作为“百名优秀戏曲专业专兼职教师”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坚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服务规范、文明旅游、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线下专题培训和线上“微课堂”,连续多年包揽全省金牌导游大赛冠亚军,导游员张晓旭荣获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中冠军,为全市文旅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一体推进坚持守住红线底线,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文旅发展一体推进,先后下发数十次通知提醒,组织召开数十次线上线下会议,对文旅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坚持对文旅行业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包联督导检查,及时收集从业人员信息,摸清疫情防控底数,建立《太原文旅行业重点行业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台账》,确保疫情不在文旅行业传播

——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牢固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一手抓市场主体的培育与服务,一手抓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以市场准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在全国首家推出了旅游电子合同,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的便利化,将旅行社市场准入要件由17项减少为4项,审批时限由20天减少为5天,将旅行社变更事项、网点备案登记由1周精简为即来即办。建成网吧电子监控管理系统,持续加大对歌舞娱乐场所的监管整治,开展“清源”“秋风”“净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和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施旅游投诉“源头治理”工程,旅游投诉结案率、回访率、游客满意率保持100%,“旅游投诉便捷程度”“旅游政务网站建设水平”为满分100,位居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首位。强化广电传媒监督管理,加强广告播出秩序治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太原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太原市旅游条例》等地方性规章修订,加强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准入、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制建设,高标准推进文化市场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太原文化市场监管水平持续提升。

——行业发展安全稳定紧盯文旅行业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认真做好行业消防安全、旅行社租用车辆安全、娱乐场所和演出活动安全等工作,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隐患“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每日派出检查组开展市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属地主管部门完成整改,全市文旅行业保持了安全稳定的发展态势

回首刚刚走过的非凡十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原文旅战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勤勉敬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展望未来征程,依然激情满怀,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信息来源:文旅局党组办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