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鲜明特性
杨伟国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

2025-06-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韩庆祥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标识性论断。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三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其文明底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5-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颜晓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80年来,伟大的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一直在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努力。深刻认识抗日战争的伟大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2025-06-17

红旗文稿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王成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为浙江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明确了根本任务、标注了实践落点。党中央、国务院明

2025-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进党员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
【作者简介】刘靖北,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活动主体。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强调要“改进党员管理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党员教育管理、

2025-06-16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以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王富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要求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在探索和发展

2025-06-16

吉林日报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
钟会兵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长期性、基础性工程,既要靠思想教育来引导,也要靠法规制度来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新征程上,必须着力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度融入作风建设全过程,构建起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以

2025-06-13

天津日报

深刻理解把握新的文化生命体生成的三重维度
陈 红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我们党强烈的历史自觉、宏阔的理论视野、坚定的文化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两个结合”时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

2025-06-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十五五”城市发展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学思践悟】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这一理念为我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也为城市谋划“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领导制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

2025-06-13

光明日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使命
张喆锐 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根本态度,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理念和当代使命,为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5年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起,已整20年。文化

2025-06-12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林  晨   李  晶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城市发展大势,深刻洞察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不少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都有体现。比如,《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6-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
倪红福 自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要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及其实践要求、方法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文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比如,《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指

2025-06-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推动中华文化瑰宝保护、传承与传播一体实践
陈能军 中华文化瑰宝作为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精华和精神象征,在岁月流转中,以永恒的姿态铭刻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基因,诉说着自强不息的文明史诗。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彰显了敬畏历史、热爱

2025-06-11

光明日报

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技术、应用、治理,构

2025-06-10

中国纪检监察报

“十五五”时期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领域
现代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是“十五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战场。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

2025-06-10

光明日报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嘉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 博科娃 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 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吴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

2025-06-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把握坚持守正创新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杜飞进 核心观点 ●从本质上说,改革和法治是“破”与“立”、“变”与“定”的辩证统一。法治不仅保障立,也保障破;改革不仅有破,也有立。这就是为什么《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中既有守正创新又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因此,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贯彻守正创新的原则,坚持守正创新需要全面依法治国

2025-06-09

北京日报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黄益平 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文章对此作出重要论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2025-06-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 激发文化消费新动能
陈能军 ●以文化IP、自然景观、技术要素和人才资源等组合创新为驱动,构建起要素融通的跨界创新生态,持续释放叠加倍增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与旅游价值 ●“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催生新的消费动能,本质上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经济领域的具象化,核心在于通过创新知识创造价值 近日落下帷幕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以及刚刚

2025-06-06

南方日报

以区域重大战略联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谢宝剑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方面差异显著,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

2025-06-06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