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嘿,一二三嘿……”和着有节奏的号子,一捆捆沾染着新鲜泥土,葱白莹润、葱叶翠绿的大葱被农民师傅们合力装上车。号子声、收割机的哒哒声、村民的笑语声,在小店区北格镇流涧村的香葱基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交响乐”。近日,流涧村150余亩葱田喜获丰收。
“我们村有300余年的种葱历史,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流涧大葱的品牌再次亮起来,村民的口袋真正富起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二宝眺望着满目青翠的葱田,喜滋滋地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流涧村曾是著名的“流涧大葱”产地,因其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流涧大葱”蹦丝、味美的独特口感。
2023年初,流涧村向村民流转150余亩土地复种流涧大葱,创新探索形成“党建+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采用现代种植模式种植100亩山东千腾三号大葱,采用古法棱栽方式种植50亩流涧大葱。在精心培育下,大葱亩产可达3500余公斤,150亩农田可收获50万公斤优质大葱,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这口葱还是我记忆中的味道,别看葱的个头小,味道可不是一般葱能比得了的,凉拌热炒两相宜!”收葱间隙,流涧村村委会副主任原志强边擦汗边自豪地说,除了土壤和气候优势,在种葱过程中采用了纯天然养护技术,而且为了保证大葱的口感与品质,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流涧村聘请农技专家全程把脉指导,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增强大葱的储藏、运输、销售能力,着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今年以来,流涧村引进优势品种,从种植、田间管理、销售等方面入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大葱种植带来的实惠,为村民提高了近一半的经济收入。大葱的规模化种植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收葱村民每日可获得150元工资。“不出村就能赚钱,我们农民心里美着呢!”村民张风娥难掩心中喜悦。
同时,该村党支部还在品牌打造、产销对接上下功夫,积极与省农科院、大型商超、企事业单位等对接,让大葱种得好、销得出、有利润。
近年来,北格镇流涧村牵牢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香葱产业,让乡村小产业“葱”满大希望,一幅百姓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