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省眼科医院的手术室里,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型注射针,在该院周国宏教授的操作下,精准刺入患者眼球,到达黄斑区视网膜下方。随着针内药物的缓缓注入,视网膜下原本暗黑色的血凝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溶解变淡。这是省眼科医院首次采用41G超微针进行注射治疗。
患者李先生此前几天突然左眼出现视物模糊,一两天都没有好转,在省眼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且继发了大量黄斑下出血以及玻璃体积血,治疗非常棘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而且该眼病易导致出血,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下大量出血难以吸收,形成瘢痕,造成视力永久丧失。而黄斑区作为视力最敏锐的部位,常被眼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区。以往的治疗中单纯玻璃体注药和手术视网膜切开治疗,患者预后较差。
治疗刻不容缓,省眼科医院副院长周国宏教授带领其团队决定尝试用41G超微针为李先生实施黄斑区视网膜下注射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团队成员精心准备,多次与眼底病知名专家交流经验,精确计算注药量及浓度,并模拟手术的每个操作步骤。手术所采用的41G超精微针头,直径仅0.1毫米,穿刺后对视网膜组织几乎不造成损伤,术后伤口几不可见,密闭性更好,手术并发症也更少。
医生也特别强调了此类眼部病变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目前一般认为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溶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出血后3-14天,太晚的话就会明显影响手术效果。如果出现眼前黑影遮挡、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专业医生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