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和忻州市静乐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这些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地区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上的诸多挑战。定点帮扶工作正是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为参与帮扶的文旅干部挂职故事节选)
“从‘客人’转变为‘主人’”
卢胜辉
2021年7月底,我有幸受文化和旅游部选派到晋西北高原山西省静乐县帮扶挂职锻炼,任静乐县常委、副县长。挂职以来,我不仅顺利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对口帮扶静乐县的各项任务,还有效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文化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分管工作。我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
卢胜辉(右一)在田间地头
静乐,一处远离喧嚣的净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和郁郁葱葱的树林,人们喜欢坐在树荫下品一壶清茶,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静乐县文旅产业基础薄弱、财政保障不足,我充分意识到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红利是推动静乐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此,我始终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研究吃透中央专项债券和乡村振兴扶持等系列利好政策,多渠道、多层次争取项目资金落地落实。两年多来,我推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共计3亿余元。其中,争取台骀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专项债券资金1.4亿元,争取静乐县影剧院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中央专项债券资金0.75亿元,争取神峪沟乡、双路镇程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旅游建设资金0.74亿元,争取悬钟山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中央财政预算资金0.15亿元。各专项资金陆续到位,为静乐县文化和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我向县委、县政府建议组建静乐县文旅投资运营集团,并带队到浙江、四川调研了优秀县城文旅集团运营情况,起草了《关于组建静乐县文旅投资运营集团的工作方案》,将县域内国有景区、酒店、民宿和影剧院、文体馆等文旅闲置资源资产划入集团管理运营,再通过资产评估和投融资手段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文旅发展资金,构建“融资—投资—建设—运营—收益—再投资”的一体化循环运营机制,实现“文旅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2023年12月份,首轮盘活获得文旅发展资金1.5亿元,预计中长期将盘活7亿元文旅存量资产。
静乐县距太原市和忻州市均不足100公里,但旅游发展方面一直难以凸显其区位优势。通过深入调研,我发现静乐县每个乡镇都有独特旅游资源,但90%以上的游客却集中在县城城区。为此,我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构建“三山两河”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即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均衡旅游开发模式,集中有限旅游开发资金到静乐县城区,重点打造“三山两河”旅游品牌(“三山”即环绕静乐城区的天柱山、风神山、岑山,“两河”即贯穿静乐城区的汾河、碾河),形成区域优势后,再辐射其他乡镇,推动县域内全域旅游发展。
我经过认真思考和专题调查研究发现,要推动静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唯有在提档升级旅游业态上下功夫,利用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积极引进冰雪、营地、漂流等旅游项目。目前,已与建设运营冰雪旅游和营地旅游的公司多方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静乐县文物资源丰富,净居寺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石窟内佛像历经变故、破损严重,急需抢救性修复。我积极协调故宫博物院古建部负责同志和专业团队对静乐国宝文物净居寺石窟进行修复和保护。目前,静乐国宝净居寺石窟修复工作正在推进中。
还记得2021年国庆假期,山西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防汛压力陡增,静乐县多个乡镇出现内涝、洪水等灾情隐患。在接到强降雨预警后,我主动放弃假期,于10月5日凌晨返回静乐带班参与一线抗洪。我第一时间联系全县12个乡镇及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负责人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会同各方力量,有序开展救灾工作。与此同时,我还坚持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乡镇,查看农村房屋受损情况,及时转移受灾群众。经此一役,静乐干部再也没有拿我当挂职干部看待,我也彻底从静乐的“客人”转变为“主人”。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挂职工作两年有余,我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工作,在基层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挂职岁月里,我将倍加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用新的实践丰富自己,在晋西北大地上继续挥洒自己无悔的青春,为静乐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续写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支援帮扶静乐全面发展的新篇章。(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综合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