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山西省歌舞剧院建院70周年。
从大型歌舞剧《哑姑泉》《酒干倘卖无》、歌剧《壮志易山河》《黄河搬船汉》、舞蹈《大场子》《云岗乐舞》,到山西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三部曲,再到音乐剧《火花》、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民族歌剧《三把锁》、舞蹈史诗《黄河》……
70年来,山西省歌舞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深深扎根于山西民间音乐舞蹈的肥沃土壤中,接续奋斗耕耘,攀登艺术高峰,用一千多部优秀作品绘就了民族歌舞在三晋大地生生不息的壮丽长卷。
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1954年建立的山西人民歌剧团”,1955年易名为山西人民歌舞团,1959年改名为山西省歌舞剧团,1984年更名为山西省歌舞剧院。2012年转企改制为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下设歌舞团、民族乐团、舞美中心、艺术创作中心、艺术培训考级管理中心、信息宣传中心等部门以及太原迎泽区省歌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太原舞韵文化有限公司和一个能够容纳375个观众席位的小型剧场黄河剧院三个子公司。
70年间,山西省歌舞剧院始终回应着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热切期盼。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剧院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整理和学习了一百多种民间歌舞、小戏、曲艺等,收集记录了民歌一千余首,创排了大型歌舞剧《哑姑泉》《酒干倘卖无》、歌剧《壮志易山河》《黄河搬船汉》、舞蹈《大场子》《对花》以及唢呐演奏《三对面》、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笛子协奏曲《走西口》等数百部作品,是剧院创作初期的典范之作。
剧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迎来了第二次艺术创作高峰期,集中创作的山西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三部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黄河派”歌舞艺术。之后相继推出了舞剧《傲雪花红》《西厢记》,大型歌舞《黄河情韵》《九曲黄河》和吹打乐《金石之声》、民族交响音诗《关公》等作品,频频获奖。
转企改制后,剧院自觉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的神圣使命,从山西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中挖掘与汲取充足的养分,先后创作演出了《歌从黄河来——山西经典民歌音乐会》、音诗画《晋善晋美中国梦》、舞剧《芮姜传奇》《礼赞白衣战士文艺演出》等重点舞台剧目。特别是近几年倾力打造的音乐剧《火花》、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民族歌剧《三把锁》更是收益丰硕,先后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其中,音乐剧《火花》更是荣获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和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民族歌剧《三把锁》荣获2019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民族管弦乐《青青右玉》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礼赞白衣战士文艺演出》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殊贡献奖;舞蹈史诗《黄河》入选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山西省“杏花奖”,成为艺术作品走入市场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探索。
70年来,山西省歌舞剧院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使命,赴左权、和顺、晋中、朔州等三晋大地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太原市文灜公园、黄河剧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进一步丰富了太原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舞蹈史诗《黄河》、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等优秀剧目进行全国巡演,足迹遍及合肥、泰州、株洲、珠海、海口、昆明、南宁等地,受到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誉与好评。
70年来,山西省歌舞剧院踏歌而行,不论是严肃艺术的殿堂,还是工矿乡村的舞台,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文艺的春风带到哪里。他们的足迹还遍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将黄河文化的影响扩大到世界范围,给无数观众带去了美的享受,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70年来,弦歌不辍。山西省歌舞剧院用一部部响当当的上乘之作,一场场精彩的舞台演出,一项项荣誉,一声声满意,书写了“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