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不如见“面”

闻名不如见“面”

发布日期:2024-08-24 来源:太原日报 浏览量:836

拨鱼儿
一根面

龙须拉面

扯面舞

细如发丝

刀削面投篮

面气球

面塑《悟空》

乐赏非遗

炫彩花馍

见“面”

识别二维码观看短视频

  在古老的并州大地上,面食不仅是滋养生命的食粮,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与智慧的艺术。

  8月23日,工人文化宫广场上,一场盛大的中国非遗面食大会,让人们得以一窥面食文化的深邃与丰富。

  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

  在氤氲的蒸汽中,106种非遗面食揭开了三晋饮食文化的序章,点燃了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的热情。

  巧手揉捏搓捻、双臂上下翻飞、刀剪出神入化……大会现场,身怀绝技的厨师们将面食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脚蹬独轮车,头顶大面团,双手同时开弓削着面。短暂一分钟内,便削出了数百刀。一碗碗看似普通的刀削面,在厨师们的神操作下,赢得连连喝彩。另一边上演的刀削面投篮同样精彩,面条如飞刀般精准地投入篮筐,引来“哇”声一片。

  吹面气球表演将艺术展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面团在厨师的吹气下由小变大、由厚变薄,膨胀成一个偌大的面气球;剔尖钻铜钱表演,让面条在铜钱孔中自由穿梭;龙须拉面,远看宛如瀑布,近看细如银丝……一招一式尽显厨师们对面食工艺的精湛掌握和对面食文化的深刻理解。

  不少市民也忍不住参与其中。打月饼、滚元宵、包烧麦……大家沉浸感受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前台表演,后厨比赛。大会现场还集合了稷山麻花、周村烧饼、驴打滚、十八街麻花等来自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地的25种非遗面食。不仅将面食艺术的精粹呈现于众人眼前,也带大家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非遗美食之旅。

  魔法面团的文化意象

  中国非遗面食大会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

  在太原文瀛公园“万字楼”内,中国面塑艺术展同时启幕。300件匠心独运的花馍与面塑作品如同300个鲜活的故事,诉说着非遗文化的不朽与传奇。它们是百姓的“天”,是生活的底气,更是历史的见证、智慧的结晶、时代精神的体现。

  展览以“绘本与艺术解构”的理念为核心,以“妈妈的面团有魔法”为策展主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黄河流域九省区及山西省七个县市的面塑艺术进行了视觉艺术化展示。这种年轻态的表达方式,让非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易于传播和理解。

  走进“二十四节气花馍”展区,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农耕文明的黄金时代。“十二生肖花馍”展区,将传统文化与面塑艺术巧妙融合,为每一位观众送上独有的美意。“百面人生”展区,过节、婚嫁、乔迁……每一件人生大事,都以花馍的形式记录,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而那高约2.5米的“龙腾盛世”巨型花馍,可谓是本次展览的点睛之笔。它与年馍、喜馍、寿馍、礼馍等作品一起,代表了霍州花馍的巅峰之作,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闻喜花馍、岚县面塑、定襄面塑、新绛面塑、阳城焙面面塑……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馍作品在展览中悉数亮相,各领风骚。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在此时此地迸发。

  来吧!一起走进这场盛会,感受面食艺术的魅力,传承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统筹 孟中 贾鹏

  摄影 米国伟 张昊宇 耿婧媛

  文字 平原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