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我市多个社区纷纷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老中青三代居民齐聚一堂,通过参与滚元宵、做灯笼,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
当日,国际大都会社区内热闹非凡,老中青三代人会聚在此,共同迎接元宵节。活动现场,网格员、志愿者与居民们热情高涨,纷纷挽起袖子,投入到制作元宵的欢乐氛围中。大家分工协作,揉面团、放馅料、滚元宵,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息,共同感受着滚元宵带来的喜悦。
活动过程中,10岁的小女孩悦悦遇到了难题,她向身旁的奶奶求助:“奶奶,我的元宵怎么滚不圆呀?”奶奶微笑着耐心解答,告诉她是馅料没有沾水的缘故。在奶奶细致的指导下,悦悦很快掌握了技巧,滚出的元宵又大又圆。她满心欢喜地对旁边的妈妈说:“快看呀,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元宵,肯定特别好吃!”妈妈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欣慰地说道:“宝贝,你看社区活动多有趣,可比你在家玩手机要有意义多了吧?”悦悦连忙回应:“妈妈,下次放假,我一定叫上小伙伴们也来参加!”
与此同时,易城社区的迎元宵节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社区工作人员提前精心准备了糯米粉、芝麻馅、豆沙馅等各类制作元宵的材料。在专业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男女老少纷纷踊跃动手。大家先将馅料搓成小巧的圆球,再放入装满糯米粉的盆中,轻轻摇晃、滚动。不一会儿,一颗颗圆润饱满、白白胖胖的元宵便在大家的巧手下诞生了。看到不少居民盆中的糯米粉所剩不多,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主动上前帮忙添加。老人们对此赞不绝口:“咱社区的人可真是心齐,热心肠也越来越多啦!”
同日,山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动手做灯笼活动,吸引了辖区17个家庭踊跃参与。活动伊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大人和孩子们一同穿越历史长河,探寻灯笼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汉代宫廷照明,到唐宋时期热闹非凡的元宵灯会,灯笼从最初驱邪祈福的象征,逐渐演变为如今团圆美满的寓意。一盏小小的灯笼,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与温情。”
进入亲子动手环节,工作人员为每个家庭分发了彩纸、流苏、彩灯等制作材料包。家长与孩子们围坐在桌前,各自发挥所长,分工合作。有的家庭成员负责扎制灯笼骨架,有的专注于穿流苏,还有的小心翼翼地将环保电子灯串嵌入其中。六年级学生高李芝妍在母亲的指导下,独具匠心地用“福到我家,新年快乐”纹样精心装点灯面,她开心地说:“我要把这漂亮的灯笼挂在家门口,让路过的邻居们都能沾上满满的福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盏盏饱含美好寓意的“福到我家”“岁岁平安”“柿柿如意”等个性十足的灯笼,逐渐在大家的手中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