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在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元宵蛋蛋”指的就是晋祠桂花元宵。元宵节将至,晋祠桂花元宵飘香大街小巷,各式销售摊点迎来销售旺季。室外天寒地冻,车间热火朝天,位于晋源区长巷村的晋祠桂花元宵工坊内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上门购买、电话下单元宵的顾客蜂拥而至,省级非遗传承人韩福元亲自上手和十几名工人们一起做馅、滚制、打包,依旧应接不暇。
工坊内,电动滚筒轰鸣作响,圆滚滚的元宵伴着江米粉一起飞舞——蘸一遍水滚一次,一颗正方体的馅料经过六蘸六滚,形成瓷实的圆球形。如此滚制出的元宵,无论煮或者炸,都软糯香甜、口感独特,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
“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大年初三开工至今,我们每天从早上5点多干到半夜,一天大概能做9万颗元宵。”韩福元一边介绍着自家元宵,一边手上动作不停地做馅。
晋祠桂花元宵,馅料是灵魂。传统晋祠桂花元宵的馅料需要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炒制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晾晒切块。除了传统的桂花玫瑰口味外,店内推出酸甜可口的沙棘口味元宵、健康低卡的木糖醇元宵、醇厚浓香的黑芝麻口味,深受年轻人喜爱。
目前,晋源区已有30余家作坊、500余人从事元宵制作,年产值已达5000万元。元宵滚起来、产业旺起来,口袋鼓起来。晋祠桂花元宵越滚越大,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规模化迈进,正成为当地人的“甜蜜产业”“幸福产业”“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