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上,我市阳曲县“创新慢性病综合防控,推进医疗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这一荣誉,彰显了太原在慢性病防控领域的积极探索,更反映出慢性病防治重在日常的重要理念。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等特点。慢性病受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习惯,会悄然改变人体的生理机能,使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进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也会在经年累月中增加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死亡和失能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0%。在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比同样居高不下,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一现状的形成,与人们对慢性病的日常防控重视不足密切相关。多数人在健康时,往往忽视日常的健康管理,对不良生活习惯听之任之,等到疾病缠身才追悔莫及,却已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因此,将慢性病防治重心放在日常,是应对这一危机的必然选择。
慢性病防治要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应覆盖全人群,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慢性病的危害、发病机制、预防方法等知识。社区可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讲座,学校能将健康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医院可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图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如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居家护理指导,为上班族传授缓解工作压力、预防职业病的方法。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教育,让公众深刻认识到慢性病防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魄。
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重视日常健康管理,才能有效遏制慢性病的蔓延,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