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树上看到了什么

你在树上看到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5-04-30 来源:太原新闻网 浏览量:627

  你在树上看到了什么?

  树干,树枝,树叶,还有花朵和果实。

  是,又不尽然,这只是外在的形姿。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随着年岁的增长,无形的智识日渐从树身、树冠,甚而从看不见的树根间显现出来,那不是招眼的花果,却有比花果更丰富的营养。

  树根与树身

  树根与树身这个标题很蹩脚。准确说,树根是树身的一部分,怎么能并列呢?

  写文章就是这样,为了渲染某一点的重要,将之抽拔出来放在显赫的位置。这个标题只能这般强词夺理来解释。

  别看树根仅仅是树身的一部分,却是决定树木生命的要害部位。人常说,落地生根。生根才能发芽,发芽才能成长。树高千丈忘不了根,实际是树高千丈离不开根。无论多高的树,只要切断与根的联系,死亡马上降临。反之,若是砍掉树干,树木未必死亡,根部还会发出新的嫩芽,长出新的枝叶,以致再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当然,树干、树冠从不辜负树根的恩德,一边从大地吸取养分,滋养身躯;一边从天空采集光热,回报根脉。树冠从没有因为自己风光体面,而炫耀,而傲慢;树根从没有因为自己无出头之日,而怨悔,而懈怠,默默无闻努力,默默无闻扩展,用自己密布在地下的脉络,供养树冠的繁茂。

  植物学家说,树冠有多高,树根就有多深;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大。

  这是树根与树身亘古不变的法则。这法则构成了树木的品格,能看见的高大与阔绰,来自于看不见的博大与深邃。

  小叶与大叶

  树木不同,叶子也不同。叶子不同,树木生长的快慢不同,寿命长短也不同。

  树木发芽破土,每日每时的生长无不依靠双向合作。脚下的根和头顶的叶,都在不遗余力地生长。根在吸取地下的水分,叶在采撷天上的光泽。一般来说,叶子大小决定着采撷光泽的多与少。采撷到光泽的多与少,决定着树木生长的快与慢。

  生长的快与慢,决定着树木材质的好与坏。同样是松树,生长在东北大兴安岭和东南武夷山上的质地,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东北的坚硬,东南的柔软。最主要的是,生长的快与慢还决定着树木寿命的长与短。

  当阔叶树像晚霞消散一样吟唱生命挽歌时,针叶树仍在春蚕啃食桑叶那般,吟着青春的旋律,不急不躁,从容文雅。

  笔直与弯曲

  一棵笔直参天的乔木,似乎与人工砍削关系至殷。小树一旦有旁逸斜出,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斧砍刀削掉,促使其把有限的活力用在冲刺高阔的苍穹。由此便派生出格言:“树不砍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由这格言推及,人若不严格管教,必然难堪大用。

  可是,原始森林里的树木并非如此。试想,那些树木谁砍过?谁削过?没有。很早很早的时候,没有人去关心吃饱肚子以外的事情。仔细看,再仔细看,成坡,成壑,成山,摩肩接踵的树木,尤其是松树,几乎比肩等高,少见一棵横生枝杈、弯背弓腰。是的,倘有一棵树分心于旁逸斜出的意趣,很快就会被遮掩,被淘汰,永无出头之日。比肩向上,追逐顶尖优势,是树木共同拥有的心志。

  似乎每一棵树都懂得: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也是丛林法则。不被强者遮掩,不被优者淘汰,唯有依靠自身努力。

  柔和与刚劲

  多数人希望兼具猴气与虎气。猴气,顺应环境,灵活多变;虎气,威武凛然,顶天立地。这是阴柔与阳刚的两面。

  不管人有没有做到,大多数树木做到了。树枝、树叶是阴柔的,尤其是春来发几枝的那些新枝嫩芽。还有那些刚刚栽植的小树,即使树干,也没有一棵不是柔软的,柔软到可以挽作弯弓的程度。考核树木柔度的是风,风吹来了,树叶在摇晃,树枝在摆动。风小,树叶招招手,树枝挥挥臂;风大,树叶点点头,树枝甩甩臂。风若是再大,再大,新栽的小树会屈从弯腰。这一弯腰,树叶、树枝就会躲过摧折断掉的灾难。

  过几年,再过几年,树木高大了,挺拔笔直的树干不再摧眉折腰随风倒,而是用自身的力度消减狂风的力度。树叶、树枝可以在风中摇摇晃晃,树干却绝不妥协。于是,世人借助树木的刚劲,栽植了一道道防风林。树木不妥协,风只能妥协。风,妥协了,停息了,并不怨恨树木,还向树木致敬,尊称:风骨。

  花朵和果实

  树木不会走,树木却要走,甚至要飞。走和飞都是树木的向往,自己可以固守在一个地方,可不能没有后辈,或者让自己固守的地方成为后辈的囹圄。

  在世人眼里,树木这向往简直就是让石头开花结果。石头能不能开花结果暂且不说,树木先让自己开花结果了。花朵一开,香味飘散,蝴蝶来了,蜜蜂来了,钻进花蕊美餐一气,临走还接受花朵慷慨馈赠,带走满身的花粉。蝴蝶兴奋,蜜蜂也兴奋,兴奋地游走串户,像是炫耀被甜蜜盛宴招待的荣光。这一游走串户,所到之处都沾染上花粉,不知不觉蝴蝶、蜜蜂成为传粉的天使。树木奉献自己的甜蜜,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圈。我理解树木的手法应该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树木继续光大自己的优秀传统,让授粉后的果实好好成长,长成一嘟噜蜜汁。秋日果实成熟了,或红,或黄,或紫,无不散发着清香。各种鸟雀闻香赶来,饱享这甜蜜的盛宴,树木来者不拒,分文不取。喜鹊、锦鸡,你来他去,他去你来,吃饱了果肉,带走了种子。树木的后代就这样借助鸟雀的翅膀,远走他乡。

  树木美人之美,蜂蝶和鸟雀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生生不息,自然皆大欢喜。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