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前最喜爱的花是牡丹,最爱画的花也是牡丹。我家客厅挂着一幅画,是多年前我乔迁新居时,母亲精心创作送给我的巨幅牡丹图。如今,母亲离开我已15年了,每每驻足画前,凝视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朵朵牡丹,母亲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
作者母亲画笔下的牡丹
母亲一生教书育人,离休后依然闲不住。她先是投身社区志愿工作,古稀之年又走进市老年大学美术班,重拾画笔。授课老师擅长画牡丹,与母亲的喜好不谋而合。
其实母亲对绘画的热爱早有迹可循,上世纪50年代,她在农村小学任教时,就曾在生产队的墙报上挥毫泼墨。我至今记得,母亲画的是一捆捆粗大的稻穗,稻穗上跳跃着胖娃娃,还有一座座粮仓,每一笔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晚年习画的母亲,凭借早年的艺术积累,进步神速。短短一年,她便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从临摹到写生,从素描到创作,渐入佳境。她笔下的牡丹,写意灵动,工笔逼真,常常被老师当作范画点评。在1995年装裱第一幅牡丹画作后,十余年间,母亲创作了近500幅作品。母亲爱牡丹,画牡丹,把对牡丹的喜爱之情都倾注在画中。妙笔生花,母亲画的牡丹五彩缤纷,栩栩如生。除了牡丹,母亲还画梅、画菊、画荷、画竹,乃至山水鸟兽,万物都在她的画笔下绽放生机。
母亲的画品,恰似她的人品。牡丹的雍容,映照出她高贵的气质;梅花的坚韧,象征着她不屈的傲骨;菊花的清雅,展现着她脱俗的风姿;荷花的纯洁,诠释着她高尚的品格;翠竹的挺拔,彰显着她正直的人格。她一生豁达刚直、勤奋敬业,用画笔与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母亲的艺术成就斐然,她的牡丹长卷《国色天香》荣获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赛金奖,还多次在市、区书画展中获奖。她不仅在艺术领域发光发热,还热心公益,曾在社区举办画展,并现场创作牡丹画作赠予社区。
2009年10月,母亲留下四幅牡丹画作,落款“留念”二字。这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前所未见,仿佛冥冥之中,她已预感到与我们的离别。两个月后,母亲因病离世。弟弟随后整理出版了母亲的画册,每当翻开这本画册,母亲伏案作画的情景就浮现在脑海中。她用画笔留下的不仅是艺术,更是对生活炽热的爱,对子女绵长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