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妻子游览晋祠,入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建筑就是水镜台。我对她说,晋祠水镜台很有看点,杨二酉所写“水镜台”匾是晋祠的三大名匾之一。
水镜台的建筑之美在于集殿、台、楼、阁于一体。迎面望去,重檐歇山顶结构,像一座楼;下部宽阔的造型又似殿;这个迎面的整体造型,最富有美学的是那两面圆形的窗户,似一双亮晶晶充满好奇的童眼。从后面望去,单檐卷棚式结构的戏台像一个阁。而整个建筑位于高台之上,又有台的韵味。迎面建筑斗拱飞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背面卷棚似牛身伏地,卵石卧川,大有一动一静之感。就建筑部件而言,斗拱升昂、悬鱼惹草、垂带象眼、脊刹吻兽等深富科学作用和文化寓意;就檐枋之上精美的彩绘而言,绘的是木兰从军等,生动婉约;就扩音效果而言,一改其他戏台前台单面朝外的喇叭状造型,而是独特的三面朝外,以地下埋瓮进行折射传播声音;就中国古代庙宇祠堂建筑的礼制而言,晋祠建筑重檐悬山,覆盖琉璃碧瓦,仅次于帝王规格。妻子第一次听说,很是好奇。
戏台最基本的功能是酬神娱人。其实,中国的戏剧起源于酬神仪式。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活动中,常常利用戏台讴歌和鞭挞一些古往今来的真善美、假丑恶之事,以起到敦化世风的作用。因此,戏台有着独有的神秘文化气息。水镜台也是如此,有着很深的文化韵味。
“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逃形”,寓意为善恶忠奸人尽皆知。从这一命名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山西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说到水镜台的文化,我们经常听杨氏叔侄二人一文一武题写匾额的事。其实楹联也写得很有特色,“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作者仅用二十个字,即描绘出晋祠悬山晋水秀丽明媚的一幅胜景画卷来。此楹联“笑”写作“咲”,妻不识。我为她讲解道,古代女子以笑不露齿为美,此处有以女子之笑姿形容花容之意。
水镜台据说有仿制圣母殿的味道,那廊柱略微内倾,在营造工艺上,把楼顶的重量巧妙地转移到廊柱、金柱和角柱之上,起到“偷梁换柱”作用。转身侧面望去,戏台的卷棚飞檐正好位于重檐之中,又称“钩心斗角”。妻子以为此二成语是贬义词,原来出处却在此。我说,过去乡下给孩子起名叫“金柱”“中柱”的很多,其实也是借用建筑营造的名词给予孩子以厚望而已。
水镜台不仅是古建筑的经典,也是文化的载体。细细品味,味道隽永。文化传承,非止于观瞻,更在于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