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并州作故乡

直把并州作故乡

发布日期:2025-06-06 来源:太原新闻网 浏览量:644

  前些天参观了在纯阳宫举办的“直把并州作故乡——回望柯璜先生特展”,感慨尤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柯璜,字定础,号绿天野人,1876年出生,祖籍浙江台州黄岩桐屿镇。1907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09年2月应邀到太原后,陆续参与创办山西的教育、图书、博物、考古等事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柯璜避难重庆云顶山。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重庆文史馆馆长等职,1957年又回到山西太原,任山西省美协主席等职。1963年在太原病逝,享年87岁。

  柯璜先生前后在太原工作生活了30多年,对太原这座城市的关爱不亚于他的家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爱国志士,柯璜先生是对山西教育界、文博界、书画界作出突出贡献的、不可忽略的重要文化人物。

  展览第二部分“博物启智正气浩然”的一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组照片内容是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与山西公立图书馆合作实施山西万泉县汾阴后土祠遗址发掘项目。早在上世纪30年代,柯璜先生就为此次发掘报告撰写了序言,发掘报告的题目是《山西万泉县阎子疙瘩即汉汾阴后土祠遗址之发掘》,其发掘地就在山西万泉县(今万荣县)的西杜村。他在序言中说:“民国十九年(1930)秋,美国斯密苏尼恩研究院弗利尔艺术陈列馆与敝馆订立合约发掘万泉县汉汾阴后土祠遗址,因而得见闻前代如许旧物,一时眼界之开,愿望之偿,大脑中不知有若何快感、若何希望。”当时他见到发掘出土的器物后,很高兴,对这次发掘成果很满意。在序言中提到的合约对如何发掘、发掘经费、发掘报告的出版、出土器物的保存等都有详细规定:“民国十九年(1930)秋,卫聚贤先生由南京来平与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主任毕士博同忠(董光忠)计议与山西公立图书馆订立合作条件专作山西考古发掘工作。该合约内容:(一)考古团由山西公立图书馆出名组织;(二)考古团旅行及发掘经费由弗利尔艺术陈列馆担任;(三)工作报告用中文英文合刊,印刷费由弗利尔艺术陈列馆担任;(四)掘获古物均归山西公立图书馆永远保存。”柯璜先生对此次发掘的重视,还体现在发掘的过程中,他专门委派山西公立图书馆图书部主任聂光甫一同参加。

  山西公立图书馆与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在西杜村发掘完毕之后,紧接着又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订立三方和约,继续在山西万泉县荆村从事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据发掘者之一董光忠讲:“1931年春,由三方组织团体,实地在万泉县荆村瓦渣斜大施发掘,此即本校与山西公立图书馆、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三方订立合约发掘山西万泉县石器时代缘起与经过也。”这两次考古发掘在山西乃至中国早期的考古发掘中意义非常重大,影响非常深远。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两次发掘都是由中国考古学的先驱、山西考古第一人卫聚贤先生率队进行的。而在发掘之前,柯璜先生均代表山西公立图书馆参与订立和约,发掘完毕后他又将这两次发掘的物品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展览,当时在博物馆界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现在回想起来,柯璜先生与卫聚贤先生这两位文博重要人物的历史性握手,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通过看展览,我对柯璜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除了文博领域,他在教育、书画方面同样成就斐然。在展览的结尾,策展人写道:“一个文化名人,就是一座城市的丰碑。”诚如是。先贤烛照,对于我们后辈,该如何吸收弘扬?策展人又说道:“他的正气、才气、灵气、和气,他的道德、学问、为人、意志、信仰令我们敬佩和景仰。睹物思人,仅以此展激励后辈,向先生致敬!”致敬二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