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要在每棵树上打2到4个小孔插入药剂,才能保证药剂流向“全身”。
本报讯(记者刘晓亮文/摄)每年四五月份,我市都会爆发杨柳飞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带来不变。为抑制来年飞絮漫天,近日,市园林植保站、市道路绿化养管中心等未雨绸缪,根据杨柳树的生长特点,集中给南内环街、新建路、桃园三巷、桃园四巷以及饮马河公园、西海子公园等处的900余株杨柳树“打针吃药”,预计来年能抑制90%以上的飞絮。
市园林质量植保站工程师张志梅介绍说,杨柳树也分雄株、雌株。雄株不会产生飞絮,雌株得到雄株的花粉,就会结出果实。果实内含白絮,白絮内含种子,果实成熟裂开,白絮就带着种子随风飘散,这其实是一个繁育的过程。所谓“打针”就是要阻断这个过程,给杨柳树注射一种生长调节剂,其原理是药剂在杨柳树花芽分化之前,凭蒸腾作用扩散到杨柳树各部分,抑制花芽分化转为叶芽,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节育手段”。
那么,有些市民可能会疑惑,今年飞絮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给树打针,为什么早不打呢?这是因为,“节育针”要等到第二年才能起效——今年打了针,明年树木的飞絮才会得到控制。同时,为了最大化发挥药剂的效果,必须等到树木当季飞絮完全结束后才能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