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聚光灯照亮舞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歌者缓缓举起麦克风,他的手指因肌肉萎缩而微微颤抖,眼神却如火焰般明亮。他是杨学峰,一位与渐冻症抗争37年的“生命歌者”。从医生断言“活不过21岁”的绝望,到创作中国首支渐冻症主题歌曲《为爱解冻》,他用音乐熔铸的生命史诗,为渐冻症患者点亮了一盏刺破命运阴霾的灯。6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杨学峰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华夏剧场举行专场演出,用歌声陪伴渐冻症患者在艰难征程中勇敢前行。
1 轮椅上的追光者
杨学峰15岁时被确诊为渐冻症,医生的话语如冰冷的锁链:“你可能活不过21岁。”当同龄人在阳光下奔跑时,这个逐渐失去行走能力的少年,把目光投向了收音机里流淌的旋律。“音乐是唯一能让我忘记身体疼痛的东西。”他在日记里写道。
22岁那年,坐在轮椅上的杨学峰作出一个决定:独自前往北京,追寻音乐梦想。没有学籍,没有资助,他靠着亲友凑的微薄费用,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教室外“蹭课”。每周三次,他坐着轮椅穿越半个京城,教室前排的固定位置成了他的“战场”。
“老师讲和声课时,我记笔记的手会抖得写不成字,但我会用手机录下每一句话,回出租屋反复听。”两年旁听时光,杨学峰啃完了《基本乐理》《和声分析》等专业教材,手指在残缺的键盘上磨出了茧——肉体的“冰封”从未冻结他对音符的渴望。
2 音符里的重生路
2024年下半年,杨学峰迎来了病情的“至暗时刻”:他的肌肉萎缩加速,呼吸功能衰退,连吞咽都成了难题。然而此时,一位医生的治疗将他从绝境拉回。“我感觉到麻木的身体重新有了温度,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我的生命还没到终点。”
重生的契机让杨学峰迸发出更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写下歌曲《为爱解冻》:“跌倒了再爬起,用眼神说‘我可以’,每个清晨都在与肌肉‘拔河’,却把微笑留给窗外的第一缕光……”
歌词里,渐冻人穿衣服需要半小时的挣扎、深夜因呼吸不畅惊醒的恐惧、旁人不解的目光,都被化作细腻的音符。“我不想只唱苦难,更想唱我们对生活的眷恋。”杨学峰说。
3 歌声中的破冰行
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前夕,杨学峰发起了“音乐解冻生命”公益计划。他拖着病体走进高校、社区,用演唱会形式科普渐冻症知识。在一场表演中,他分享了一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渐冻人连眨眼睛都可能消耗巨大能量,但我们依然会用最大的力气微笑。”
他的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医生为他定制康复方案,音乐人主动为他制作专辑,志愿者团队帮他筹备全国巡演。这个曾被预言“活不过21岁”的男人,如今已50余岁,却依然像个少年般憧憬着更大的舞台。“有人说我梦想太大,但对我来说,能多活一天就是‘赚’了,为什么不把梦做得更疯狂一点?”
他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地图,标记着巴黎、东京、纽约的坐标——那是他“环游世界”的愿望清单。“我想在埃菲尔铁塔下弹唱《为爱解冻》,让世界听见中国渐冻人的声音。”尽管每一次呼吸都很费力,每一次抬手都需蓄力,但他的语气里没有半分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