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通电全国: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号召全体爱国军队、全体爱国国民紧急动员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
7月29日至30日,日军攻占了北平、天津,接着调集30万兵力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并扬言“一个月拿下山西全省,三个月灭亡全中国”。
此时,中共中央正积极推动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并派人赴山西与阎锡山商谈抗日之事。中共中央北方局也在刘少奇带领下,由北平移驻太原,领导山西抗日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大批共产党员和抗日进步人士纷纷来到山西,北平、天津、上海、河南、湖北等22个省市的爱国青年更是成批涌向山西。就连一名南斯拉夫的留学生,也与北平和天津的学生一起来到山西,他说他的朋友和同志都是中国人,所以他自愿拿起武器保卫中国,并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时的山西,已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声势最大、动员民众抗日最广泛的特殊地区。素有伟大爱国主义情怀的山西铁路工人,在抗日救亡的号召下,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作好了奋起抗击的准备。
8月 25日,根据洛川会议精神,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从陕西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迎战日军。
据当时第一位运送八路军将士上前线的火车司机许中新生前回忆,9月8日夜,第115师先遣部队的数千名将士在暴风骤雨中到达太原,准备前往平型关拦截日军。这些将士在太原补充枪支弹药之际,铁路工人接到了驾驶火车运送他们上前线的命令。太原机务段的火车司机们,将一台台蒸汽机车装满煤、加满水,随时准备与将士们奔赴平型关。
9月12日早晨,满载抗日将士的列车就要出发了,此时,省城各界人士闻知消息,纷纷赶到火车站,将毛巾、肥皂、罐头等物品塞到将士们手中。人群中,从东北流亡到太原的青年学生也挤到列车旁,动情地唱起了《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抗敌决死队的战士们也赶来为八路军将士们送行,他们大声唱着抗日歌曲,还有的战士眼含热泪跑到车厢前与八路军将士紧紧拥抱、握手、话别,车站上空到处弥漫着同仇敌忾的气氛。
这一幕幕,都激荡着铁路工人的内心,他们在悲壮的歌声中,鸣响长长的汽笛,然后启动列车,载着首批奔赴战场的八路军将士从太原站驶出,朝着平型关方向而去。
一路上,铁路工人驾驶火车机智勇敢地躲避敌人的飞机侦察,快速将第115师先遣部队运送到距离平型关较近的原平火车站。9月25日,第115师在平型关一带迎战日军,取得大捷,这也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不仅震惊了中外,而且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支援了平汉、正太等铁路上友军的作战。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无比振奋,正冒着日军飞机轰炸加紧运送后续八路军部队的山西铁路工人,更是信心倍增、奔走相告,因为这支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八路军部队,正是他们运送到战场的。《晋冀豫区的工人运动》中这样记载道:
在准备平型关战役的时候,同蒲铁路工人以他们青年的战斗热情,不顾牺牲,当车守(车长)王成明被炸流血牺牲的时候,许多青年工人争着走上他的岗位,在敌机轰炸与机枪扫射下,坚持完成运输任务,保证以后创造平型关著名战斗的八路军能迅速安全地进入战斗。
在运送完第115师的抗日将士后,铁路工人又冒着敌机的轰炸,将东渡黄河赶到太原的第120师、第129师的抗日将士们快速送往前线,很快,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的捷报也相继传来。
铁路大规模运送抗日将士的行动,遭到日军痛恨,为了阻止铁路运输,日军在攻占忻口和娘子关期间,曾一次动用几十架飞机猛烈轰炸太原站,太原站内9股铁道顷刻间被全部炸断,但铁路工人并没有因此被吓倒,为了保证抗日部队运输,车站所有工人奋不顾身地冒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抢修铁路,保证一列列抗战列车及时从太原站开出,驶向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