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并州路,群芳夹故关。
前驺驱弩过,别境荷戈还。
古戍余荒堞,新耕入乱山。
时平民自适,白首乐农闲。
——韩琦《过故关》
宋皇祐五年(1053),韩琦被朝廷任命为并州武康军节度使。韩琦自小性格直爽大气,豪迈不羁,聪颖过人,诗文俱佳,弱冠之年便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仕官之途。
从汴梁出发,韩琦一路向东,心情颇为舒畅。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当他进入并州地界,目极所望,但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于是欣然下笔,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过故关》。
“春入并州路,群芳夹故关。”这样直白的切入,注定了这首诗大开大合的气象。并州作为中国北方重镇,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关键地区,同时也肩负着保卫首都汴梁安危的职责。韩琦之前,“并州者也不乏其人”,但韩琦却是提出将并州由州治升为府治的第一人。也就是说,韩琦作为宋仁宗最信服和最得力的助手,上任并州武康军节度使时,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了。而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格局和胸襟。微风拂荡、草木勃发的并州大地,到处都蓬蓬勃勃。边塞关隘两旁野花摇曳,红红紫紫,在风中摇荡,仿佛一张张笑脸,迎接着远道而来的韩琦。
“前驺驱弩过,别境荷戈还。”新鲜的北地气息袭来,韩琦忍不住深吸一口,感觉五脏六腑通畅无比。前面带队的马车,也像突然得到了鼓励,竟反客为主,催撵着手持弩箭的士兵,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穿过眼前的土地。中年的韩琦,有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名动京华的“片纸落去四宰执”,到与西夏交战展露卓越的军事才能,再到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势,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切中时弊,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当他看到不远处手持武器的士兵,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刀戈相见的战场。
“古戍余荒堞,新耕入乱山。”古老的边塞关隘以一股不可侵犯的威严气势,屹立在广阔天地间,周边农民新耕种的土地,片片相连,竟然跟远处逶迤的山脉相接。一股难掩的欣喜和释然,从诗中逶迤而来。这种笃定和超然,不仅跟韩琦的职位有关,还跟他性格中的乐观、淡定、积极、坦荡有关,也跟他的通透和智慧有关。
“谁言智者不兼仁”,显然,韩琦眼中的一切,都是心灵的映照,河山坦荡,万物美好,“时平民自适,白首乐农闲。”劳作的老农人白发苍苍,并没有纠结于粮食的丰欠和自己日渐苍老的年龄,他拄着锄头站在刚刚播下种子的田地里,用袖子抹去额头上的热汗,露出满足的神情。诗的终句,更是反映了当时政权稳定、人们生活相对安稳的社会现状。
历史上的韩琦是一个“图富贵岂臣之本心,窃禄位是臣之深耻”“奉身以直,居职惟公”“明得失,辨忠良,击权体,时人所不敢言,必味死论列之”的形象鲜明的官员,但在《过故关》这首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诗歌中,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宅心仁厚、为国分忧、关注民生的诗人形象,隔着近千年的时间,散发出杰出而极具担当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