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种子撒在基层沃土

把创新种子撒在基层沃土

发布日期:2025-06-30 来源:太原新闻网 浏览量:895

  创新驱动基层思政工作,滨体社区就是成功一例。6月17日,经中宣部批准,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公布首批基层联系点,全国共10个单位,滨体社区入选,是我省唯一入选单位,标志着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获得国家级认可。

  基层思政工作是党向基层传递政策声音、凝聚群众共识的关键纽带,承担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育主流价值、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使命。其本质在于用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认知的方式,将党的政策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滨体社区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基层思政工作的鲜活样本。从“党建+思政”模式的构建,到“凉亭微讲堂”“家校社”联动等特色品牌的打造,再到“扫码听红音”“VR +党建+红色教育”等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无不体现出创新思维的深度渗透。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理念突破上——打破传统思政工作单向灌输的局限,将理论宣讲与群众生活场景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社区凉亭的闲聊中、在校园活动的互动中自然传播。其次是手段创新,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展教育场景,以沉浸式体验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另外,更有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整合社区、学校、家庭等资源,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网络。这些创新举措,既解决了基层思政工作“谁来做、在哪做、怎么做”的现实问题,也让群众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了思政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

  基层思政工作的生命力,源于群众的深度参与和价值共鸣。一方面,要建立“需求—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精准捕捉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群体的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例如,针对老年群体对情感关怀的需求,设计“银发宣讲团”“邻里故事会”等互动活动。针对青少年对数字技术的偏好,开发沉浸式红色教育游戏、虚拟历史场景体验等产品。另一方面,要搭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鼓励居民担任“草根宣讲员”,分享身边的奋斗故事与家国情怀。支持群众自发组织读书会、文化沙龙等,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价值认同。建立“思政创意孵化基金”,对群众提出的优秀教育方案给予资源支持。当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者”,基层思政工作便能真正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领效果。

  基层思政工作的创新,本质上是一场与时代同行、与群众同心的深刻变革。当创新的种子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当群众的智慧融入思想引领的实践,基层思政工作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时代繁花。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