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召大家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在街头悬挂横幅进行宣传,比如上图这条横幅“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人人有责人人收益”。不过,横幅中的“收益”一词用错了,应该是“受益”。
“受”的甲骨文字形分三部分,上为右手,下为左手,中间是一条舟的形状,像双手授受舟形。造字本义是一人向另一人交付物品,因此有两层含义,一是交付东西,二是接受东西。后来,古人另造“授”字表示本义“交付东西”,用“受”字专表“接受”之义。“收”是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注:“收,捕也。从攴,丩声。”造字本义为逮捕、拘押。引申指把散开的东西聚拢。又引申指取得、占取、获得(经济利益)等义。
“受益”与“收益”虽然都与“获得利益”有关,但在含义、用法上有明显区别。
从含义上看,“受益”指从某种行为、事件或政策中获得好处、得到利益,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知识、健康、经验等,强调因某种因素而获得的帮助或正面影响。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作者肖复兴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他细致修改作文后,写道:“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他“受益”的是准确用字用词、精练表达等写作方法。而“收益”指通过投资、经营、劳动等直接获得的经济回报或收入,通常指具体的、可量化的经济利益,如金钱、利润。如“今年公司的收益比去年增长了20%”。
从用法上看,“受益”是动词,常与“于”搭配,表示从某事中获益,在句中充当谓语,如“我受益于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进步很快”;而“收益”通常作名词,多用于经济、商业领域,常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如:这项技术带来的收益很可观;也可以充当定语或中心语,如:这是一份收益报告。
横幅宣传中的“人人收益”搭配不当,“收益”是名词,一般不作谓语,需搭配动词才能构成完整动作,如“获得收益、增加收益”。此外,该宣传语意在表达“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这样人人都获得益处”,这个“益处”可以是人人参与而带来的卫生居住环境,也可以是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神清气爽,而不是经济上的直接回报和利润。故,横幅中的宣传语应该用“受益”,而不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