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供水人 保供战酷暑

太原供水人 保供战酷暑

发布日期:2025-07-29 来源:太原日报 浏览量:905

抢修人员争分夺秒修复漏水管道。

  入伏的太原“炎”值爆表,城市用水量不断攀升,持续高位运行。高温下,有这么一群人不服“暑”,用专业和坚守保障着全市用水的平稳有序,他们在调度中心,时刻关注分析着密密麻麻的实时数据;在街道、小区,随时守护着管道安全;在烈日下,每天取水样带回检测……

  调度中心:平衡全市水网

  7月25日,走进太原供水集团调度中心,一面硕大的电子屏幕占据了整面墙,值班人员正紧盯大屏幕以及面前电脑上的实时数据。作为供水系统的“超级大脑”,调度中心除了监控水厂的生产运行情况、主干管网的流量压力外,还要精准调控城区水量水压的平衡。

  “一个小小的波动,影响都是很大的,比如水压掉下去一点点,背后就意味着某个小区高层住户的洗澡水变小了。”调度中心主任任福瑞指着屏幕上的数字告诉记者,夏天居民冲凉、洗澡集中,晚高峰水量需求比平时大得多,如果调控不及时,很可能影响高层用户用水体验。

  “我们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时刻紧绷神经弦,24小时盯守水量、水压情况。”为应对高峰供水,他们结合用户用水规律、天气变化和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对用水高峰时段提前预判,制订相应供水方案。

  “哪个区域压力大,哪个水厂要多供水,都得提前研判精准掌握,做好准备。”任福瑞表示,现在调度人员可以依托在线监测系统,辅助下达调度指令,提高监测效率,实现精准调控。面对一些漏水、泵房停电等突发情况,各分公司会迅速启动应急处置,安排人员到现场维修,确保水压尽快恢复正常,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橙色身影:保障管道畅通

  输水管道,是自来水抵达千家万户的“血管”,不破裂、不堵塞、不滴漏,才能确保市民稳定用水。

  7月6日17时45分,一通求助电话打破了供水调度中心的平静——南环四巷顺丰小区门口,地面正汩汩渗出清水。暗流之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役悄然打响。

  接到指令后,太原供水城南营销分公司“冲锋号”抢修队的一群橙色身影冒着暴雨立即出发。经测漏检测,队员们发现漏点紧邻小区护栏,且位于热力管道正下方,这使得作业空间非常受限,无法全程机械开挖,在遇到障碍物后只能人工挖掘,以保证其余管线安全。在热力管道与燃气管道夹成的狭窄空间里,队员们蜷着身体,在泥浆中艰难地摸索。雨水混合泥沙灌满雨靴,工作服很快被糊得僵硬。然而,更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夜幕降临后,暴雨再度来袭,刚刚挖出的基坑被泥浆瞬间掩埋。队员们心急如焚,一分一秒的耽搁都在加剧群众无水可用的困境,同时,浑浊的泥水掩盖了管线的漏水迹象,大大加剧了精准定位漏点的难度。

  就这样队员们一边往外舀水,一边混着泥污摸索,终于确定了漏点位于两条热力管道的西侧,系钢管与ABS管线接口处发生漏水。由于紧邻热力管道无法直接维修,副队长申智宏果断决策:断管并改线修复。历经艰苦奋战,最终于次日8时50分成功修复,恢复供水。

  水质医生:把脉“健康状态”

  高温天气不仅“烤”验着送水安全,也给水质“健康状态”带来挑战。

  一大早,采样人员穿着工服拎上采样瓶和检测设备,出发前往管网监测点取样。作为水质化验员,高温天气里采样频次比往常增加许多,加班加点也成了这一时期的常态。

  “每一个监测点都反映了所在区域的水质情况。”到达某个管网点位时,地表温度已达50℃,采样人员严格按照规范采集水样,贴好标签、放进取样箱中……一番操作下来,汗水早已经浸透后背。

  结束了烈日下的奔波,回到实验室里,等待化验员们的又是一场“硬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为样品开具“健康证明”,确保市民水杯中的水优质、安全。监测站的检测人员说,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有时还会接收一批“加急件”。通过人口密度和供水管网情况布设的监测点位可以及时传递全太原市的水质信息,如遇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响应。

  检测人员说,虽然高温天任务繁重,但每次看到检测报告显示“符合国家标准”时,心里都觉得很欣慰,“想到居民喝的水是安全的,再累也不算啥。”

  据太原供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以来,城区供水量平均94.65万立方米/日, 7月18日最高日供水量103.19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太原8个水厂、20座加压站运行稳定。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