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尖草坪区翠馨苑小区中心广场树荫下,几位居民正坐在长椅上纳凉。葱郁的绿植、平坦的路面、雅致的雕塑……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居民王桂兰不由感叹,“住在这里越来越安逸。”
“小区中心广场改造图纸刚公示,我就赶到社区办公室提了建议。”王桂兰回忆道,原设计方案中绿植高度超过2米,既遮挡视线又显压抑。她的看法得到不少居民认可,遂向社区提出修改建议。经社区与施工方多次协调,最终采纳了居民意见。“看到改造效果,大家都很满意。”王桂兰说。
古城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2个小区、142栋楼、6506户居民,建筑面积48.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3亿元。经过近两年的改造,目前工程终于进入收尾阶段,小区进过改造面貌一新,居民纷纷称赞。
汇聚民意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尖草坪区古城街道在此次改造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居民—社区—施工方”沟通平台,广泛征集民意。
边角地带垃圾堆积、楼顶漏水、路面坑洼、绿地缺失……说起改造前小区的痛点,王桂兰列举了不少。
“老旧小区改造,动的是居民的家,他们是主人,应尊重其意愿,让居民参与决策。”翠馨苑社区党委书记张光荣说道。
门窗更换、监控升级、道路修缮、道闸安装、车棚增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古城街道精准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收集居民改造意见建议300余条。
协商共治
改造过程中,意见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充分的沟通与协商。
程北小区改造中,按规划需在4号楼北侧设置一处沉淀池,但遭到该楼居民反对。为此,大同路南社区联合街道、设计方、施工方、物业等召开协调会,针对居民关切的问题进行研究商讨。“我们召开了现场会,详细解释设置沉淀池的必要性,并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进一步征询意见。”大同路南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经多方商议,最终决定优化方案,将原计划的两个沉淀池合并为一个,调整设置在小区1号楼处。社区再次召开协调会解答疑问,并对仍有疑虑的居民入户说明,最终推动工程顺利实施。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网格微信群成为居民表达意见的活跃“阵地”。社区工作人员将群内意见收集整理、分类后,转交相关部门并持续跟踪落实。“有时我们被施工方视为‘麻烦制造者’,但居民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都会尽力推动解决。”张光荣说,老旧小区改造是利民大好事,好事要办好。当然,一些居民意见虽好,但目前实施条件尚不成熟,只能暂缓实施。
宜居家园
“新增了规范停车位,铺设了平坦宽敞的道路,栽植了丰富的绿化植被……楼体外墙粉刷一新,楼道安装了崭新照明设施。曾经破旧的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改造,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增进了理解,提升了认同感,是街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接下来,街道将加强对老旧小区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改造成果;同时,持续探索惠民举措,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建设美丽宜居家园贡献力量。
夕阳西下,暑气渐退。王桂兰牵着小孙子,漫步于绿篱旁的小径,融入小区崭新的中心广场。不远处,邻居们在石桌旁休闲畅谈,享受着改造后家园的舒适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