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正午时分的西山煤电杜儿坪矿,阳光透过矿区的白杨树叶洒下斑驳光影,职工食堂里早已升腾起最鲜活的烟火气——“面煮好了,要吃面的快来喽!”窗口师傅的吆喝声穿过攒动的人群,像一声亲切的招呼,瞬间驱散了矿工们刚出井时的疲惫。面食窗口前顿时排起了长队,鼻尖不约而同地追随着空气中飘来的卤香——那是老太原打卤面的醇厚、西红柿鸡蛋卤的酸甜,混着手擀面的麦香,勾得人直咽口水。
在山西,“吃面”从来不是简单的果腹。对于杜儿坪矿的矿工们来说,这碗中午时分的面,是从漆黑井下回到阳光下的“仪式感”,是沾满煤尘的工装还没来得及换下时,就能捧在手里的温暖。刚出井的张彪师傅摘下安全帽,额角的汗珠还在往下淌,嗓门却亮得很:“今天有老太原打卤面,这味道我惦记一周了!”
“过去吃面就图个饱,现在是‘挑着吃’。”综采二队的闫贺祥师傅端着一碗饸饹面,面前摆着黄瓜丝、豆芽和一小碟老虎菜,正往面里淋着醋。他记得几年前,食堂的面食翻来覆去就那两种,卤汁也多是简单的白菜卤。“现在不一样了,饸饹面筋道,刀削面爽滑,上周吃的剔尖到现在还想呢。”他用筷子挑起面条,卤汁顺着面条往下滴,“你看这卤,光配料就十几种,比家里做的还讲究。”
闫师傅口中的“讲究”,藏在食堂后厨的每一个细节里。为了让矿工们吃到满意的面,杜儿坪矿综合服务中心的厨师们可没少下功夫。“矿工兄弟们井下作业消耗大,面得顶饱,营养也得跟上。”矿综合服务中心根据矿工的口味改良各种面食,卤汁要更浓郁,面条要更筋道,连配菜都得兼顾解腻和营养。
吃面的讲究,从来不止于面本身。在杜儿坪矿食堂,“搭配”是门大学问。每天清晨5时,食堂的师傅们就开始准备配菜:黄瓜得切得粗细均匀,豆芽要焯水后过凉才脆爽,老虎菜得用新鲜的青椒和香菜现拌。免费提供的小料台上,蒜醋、辣椒油、芝麻酱摆得整整齐齐。来自四川的年轻矿工小林说:“我爱吃辣,每次都加两勺辣椒油,再拌上豆芽,一口下去,跟在老家吃的担担面一样香。”
如今在杜儿坪矿,“今天食堂吃什么面”成了矿工们碰面时的热门话题。这碗从和面到浇卤都藏着心思的面,早已不只是一顿餐饭,更是企业对职工的关怀载体,让每一个为矿山奋斗的人,感受到了被珍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