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于7月15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今后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的场景中,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极大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7月29日,记者亲测申领流程,约3分钟便成功生成了“网络身份证”。
网号+网证
“您已成功申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您的网号为……”7月29日,记者准备好身份证和一部带NFC功能的手机后,约3分钟便成功生成了“网络身份证”。
首先,你需要从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打开App后,点击“申领”入口,页面跳转进入证件类型选择,共有七种证件选择,分别是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和中国公民普通护照(华侨)。
选择身份证后,进入识读身份证环节——将身份证靠近手机背面的NFC感应区进行识别。之后,完成人脸核验、绑定手机号、设置8位数口令等步骤后,“网络身份证”就生成了。
记者注意到,“网络身份证”实际上是网号+网证。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一个动态二维码,采用加密技术,每分钟失效并自动刷新,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因此,“网络身份证”不会显示具体姓名、身份证号、人脸图像等身份证上的关键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
此前,当你在网络平台进行实名认证环节时,需要清晰拍摄身份证正反面、再进行人脸核验。
“有时候手头正好没带证件,或者光线不好,都会导致认证失败。”市民李先生申领了网络身份证后,随即下载某航旅App,只需点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图标进行关联登录,便可以不再输入身份证号码而直接登录,再点击证件选项,可看到显示已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完成认证,“这下真是太方便了!”
据悉,居民申领后,在未来网购、办理网络业务等需要使用实名信息的场景中,均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极大地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相当于国家给发了一件“个人信息防弹衣”,让不法分子无法拼凑出你的完整个人信息和网络画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对接超200个App
网号、网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根据公安部消息,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在部分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试点应用。例如,淘宝、微信、小红书、航旅纵横、交管12123、顺丰速运等市民生活常用的200余个App都已经接入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的认证端口,部分App甚至可以一键登录,使用非常方便,避免过度采集。
截至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超1600万次,申领开通达600万人,提供认证服务1250余万次。专家表示,未来,使用网号、网证的领域会进一步拓宽。
特殊情形这样用
没有NFC功能的手机该如何申领网号、网证?
为确保网号、网证申领过程安全、可靠,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把通过手机NFC功能识读法定身份证件作为申领的必要措施之一。如果手机没有NFC功能,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申领:
一种方式,可以借用家人有NFC功能的手机先申领网号、网证,后将该网号、网证授权在自己手机上进行使用。借用申领不会在所借手机中留存下个人信息。
另一种方式,可以到政务大厅、机场、银行、电信营业厅等可信场所使用自助开通设备申领网号、网证,后将该网号、网证授权在自己手机上进行使用。
未成年人怎么用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支持年满8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凭本人居民身份证,经监护人的授权同意后申领网号、网证。
年满8周岁未满14周岁的中国公民每次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均需经监护人授权同意。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经监护人授权同意后,可在取消授权之前独自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想要申领“网络身份证”的市民,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的实体居民身份证,倘若身份证已过期或不慎遗失,需抓紧前往公安部门换领、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