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放手”也是一种爱

【评论】“放手”也是一种爱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太报全媒体 浏览量:1065

  高校即将开启新生报到模式,有的孩子要去外地求学,家长一时不适应。对此,心理专家给出建议:家长要学会放手,并自我调整心态。(《太原晚报》8月18日)

  暑假即将结束,面对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前往外地求学,不少家长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无论是担忧孩子离家后能否照顾好自己,还是忧虑从小独处的孩子能否与室友搞好关系,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异地求学的分离焦虑。孩子远赴他乡,开启大学生活,需要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学会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这对孩子而言,不仅是成长的机遇,更是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然而,在不少家庭中,孩子长期是家庭的重心,尤其是在高三冲刺阶段,全家几乎都在围绕孩子的学业运转。如今孩子即将离开,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长一时难以适应,容易产生焦虑、失落等情绪。家长的过度牵挂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刚入大学的新生本就面临适应压力,若家长持续传递焦虑情绪,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内耗。

  对此,家长要学会放手,并自我调整心态。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锻炼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长期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会让孩子难以真正成长。适当放手、给予信任,才能让孩子在新环境中逐渐适应和强大。家长还应转移生活重心,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例如,在送孩子去大学报到前,一家人可以选择自驾出游,既能让孩子放松身心,也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来调整心态。此外,家长还可以与有相似经历的家长交流分享经验,获得精神支持与对亲子关系的启发。

  放手不是断绝联系,而是重构亲子关系的边界。家长不必每天频繁追问孩子的行踪,可通过定期视频聊天,分享生活趣事,让关心以更轻松愉快的方式存在。这种适度的距离感,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增进彼此的信任。同时,家长的自我调整也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发现。多年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逐渐遗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此刻正是重拾事业热情、深耕兴趣领域的好时机。当家长自身活得精彩,不仅能极大缓解分离焦虑,更能给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榜样。真正成熟的爱,是让孩子带着自信独立的底气闯荡世界,而非困在过度保护的温室里。家长不妨将担忧转化为祝福,相信孩子在摸爬滚打中收获的成长,远比完美的庇护更有意义。

  爱可以是紧密拥抱,也可以是放手道别。在孩子开启大学生活的新旅程时,家长也应开启自己生活的新篇章。学会放手,调整心态,给予孩子信任与空间,同时充实自身生活,如此,家长与孩子才能在这段新的亲子关系中共同成长与进步。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