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事关家庭幸福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市通过606家托育机构的广泛布局,实现近八成婴幼儿可享受普惠托育服务,将“孩子有人看、家长能安心”的民生期盼,从愿景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现实。
办好普惠托育,关键在于贴近家庭实际需求,让群众“托得起、托得好、托得安心”。首要任务是破除高收费门槛。过高的托育费用是许多家庭“想托却不敢托”的主要原因。我市通过精准实施财政补贴、提供场地支持、加强专项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降低托育服务成本和门槛,切实减轻家庭负担,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办好普惠托育,离不开专业化人才支撑。我市推动托育机构与职业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方面定向培养具备科学照护和早期教育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拓宽从业人员成长通道,从源头上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实现“普惠”与“专业”并重,让家长送托更加放心。
办好普惠托育,需树立让家长信得过的服务品牌。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专业优质、运营规范”的理念,整合政府、院校、协会和机构等多方资源,打造“晋心托”普惠托育服务品牌。通过统一服务标准、强化资质审核、规范日常运营,树立行业标杆,消除家长选择焦虑,实现安心托、踏实托。
托育服务优化永无止境。未来,应进一步响应双职工家庭的“加班托”、低龄幼儿“短时托”、节假日“临时托”等多样化需求,突破服务时段和模式限制,增强服务适配性。同时,要着力推动托育服务从“有人看”向“养得好”深化,积极创新“医育结合”模式,依托托育服务专家库和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加强托育机构与医疗资源协作,在提供照护服务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婴幼儿生长发育,强化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指导,切实提升“优育”水平。要为重点人群提供精准支持,联合医疗资源为发育迟缓等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提供个性化照护,避免因“特殊”致“托难”。还应持续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托育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以更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支撑更高质量、更具温度的托育服务。
托育服务只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化解民众急难愁盼,才能成为万千家庭的“安心选择”,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