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景色宜人。9月24日,娄烦县作协组织会员前往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开展文学采风活动,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创作养分。
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曾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抗战时期,这里承担了护送中央领导同志与重要干部、转运大量机密文件等艰巨任务,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
古交与娄烦,山水相连,脚下这片热土,正是无数晋绥儿女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在红色交通钢铁走廊纪念馆,会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依次参观“党的血脉”“边区通道”“钢铁走廊”“使命必达”和“铁血丰碑”五个主题展厅。通过历史影像、实物展陈与数字化互动技术,采风团重温了这条抗战“生命线”。光影技术生动再现了情报传递与物资运输的艰险过程,让会员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随后,会员们还走访了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爱泼斯坦小院等地,实地感受军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记,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以笔和镜头记录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在今后的工作与文学创作中,要始终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增强文学创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作协力量。”娄烦县作协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