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东篱和菊花

陶渊明的东篱和菊花

发布日期:2025-10-22 来源:太原新闻网 浏览量:761

  东篱旁的菊花开了,不是闹嚷嚷地开成一片,而是疏疏落落的,这里几丛,那里几簇,就像星星散在秋日的夜空里。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就在这淡淡的菊香里浮了起来,仿佛已经等了1600年,就等着这个秋日,在懂得的人心里重新活过来。

  菊花不是富贵花,单瓣的,微微卷着,颜色是那种褪了色的金黄,像是被秋阳浸透的旧宣纸。采菊的手该是清瘦的,是带着书卷气的,轻轻一掐,菊茎便断了,渗出清冽的汁液。菊的香气也是清苦的,不招摇,只在指间萦绕,久久不散。

  我忽然明白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牡丹太艳,梅花太傲,只有菊,才配得上他那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淡然。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菊,就是那落尽豪华后的真淳。

  东篱该是有些歪斜的,篱上爬着牵牛花,蓝紫的小喇叭朝着秋阳。陶渊明采菊时,未必真个看见了南山,他写的“悠然见南山”里的“悠然”二字,其实不在于眼观,而在于心知。就像他在《归去来兮辞》里写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那份自在,是放下了所有执念后的通透。

  这样的心境,让后世多少人无比向往。白居易说:“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苏东坡更是把陶渊明所有的诗都和了一遍。他们爱的,不只是那篱边的菊,更是采菊时的那份悠然。

  那份悠然,不是闲适,而是坚守。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生活清苦,虽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他却依然能写出“春秋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这样洒脱的句子。

  黄昏时分,东篱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菊花在晚风里轻轻摇曳,这时,最适合读陶渊明的《饮酒》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原来,他采菊不只是为了观赏,还要泡酒,要把整个秋天都酿进酒里。

  这样的情怀,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王维在辋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林逋在孤山“梅妻鹤子”,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陶渊明的悠然。就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要问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问的哪里是菊,分明是自己的心。

  月光下的东篱另有一番韵味,此时,菊花变成了银白色,像是凝了一层薄霜。远处有笛声传来,断断续续的,吹的竟是《归去来兮》的曲调。忽然,我想起了李清照的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虽是写离愁,但是,在那东篱菊影里,何尝没有陶渊明的影子?

  夜深时,露水下来了。菊香在夜色里愈发清冽,像是能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洗涤一遍似的。这时,我才懂得,陶渊明的东篱不只在他的故乡,更在每一个渴望宁静的人心里,他采的菊也不只是在秋天,更在每一个需要慰藉的时刻。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