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博物馆见证百年军工史

一座博物馆见证百年军工史

发布日期:2025-10-24 来源:太原新闻网 浏览量:911

“镇馆之宝”法国制炮筒拉线机

  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有一处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军事工业记忆与人民兵工精神的工业遗存,那便是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又名太原兵工厂博物馆)。其依托太原兵工厂工业遗产打造,这片土地曾见证过枪炮轰鸣的军工岁月,也孕育过反抗压迫的红色火种。若想探寻华北军事工业的崛起脉络,感受人民兵工先辈们在烽火中坚守的家国情怀,这里便是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达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园内保留有多处各级文物建筑和国家工业遗产建筑。近年来,有关部门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该遗址进行了修缮改造,并开设太原兵工厂旧址展览馆、太原兵工工运纪念馆、晋造工坊、现代火炮展览馆和军事装备沉浸体验馆五处展馆,形成了独具兵工文化特色的展陈体系,通过武器装备展示、机器设备展陈、档案文献与历史照片陈列、生产场景还原等方式系统呈现这座兵工厂的历史发展进程。

  太原兵工厂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的动荡年代。1898年,时任山西巡抚的晚清名臣胡聘之在太原城北设立山西机器局,开启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后,这座军工企业先后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和太原兵工厂,生产能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一度与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并称“民国三大兵工厂”。1932年西北实业公司成立后,全省各兵工企业被纳入到其生产体系中。太原沦陷后,工厂历经迁徙与重建,在后方坚持军工生产。新中国成立,经过接管改造后的该厂于1951年改称国营二四七厂,为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

  当我们踏入这座兵工主题的博物馆,厚重的铁门缓缓推开,仿佛穿越百年时光,昔日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工匠们的打铁声仿佛在耳畔回响,每一栋青砖厂房、每一台老旧机床,都在诉说着那段交织着工业求索与民族抗争的激荡岁月。

  游客参观这座兵工厂旧址首先会来到太原兵工工运纪念馆,这里是展现山西兵工工人运动血脉传承的重要窗口。作为山西工人运动策源地的见证,这座展馆聚焦太原兵工厂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系统呈现其兴起早、规模大、影响深的历史特质。馆内通过文字史料、历史照片与文物,深入还原20世纪20年代兵工厂工会成立、工人罢工斗争以及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组建工人武装自卫旅等关键史实。同时,也展现了张秋凤、赵占魁等山西兵工工运骨干与生产英雄,彰显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优良传统的人民兵工精神,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传承红色工运基因的核心阵地。

  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晋造工坊凭借厚重的工业底蕴与独特的文物价值,成为游客探寻近代军工史的“必打卡地”。走进晋造工坊的展厅内,5000余件工业实物沿历史脉络陈列,机器设备的金属质感、泛黄的产品图纸、磨损的生产工具与珍贵的文献书籍相互交织,将不同历史时期“晋造”兵器的生产场景生动还原。在51台展陈设备中,30多台被认定为国家可移动文物。其中,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文物为20世纪20年代法国索玛公司产炮筒拉线机,这台设备不仅工艺精密,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它加工的火炮曾在全面抗战初期的忻口会战等关键战役中火力助威,守护家国河山,且一直坚守生产岗位至2000年才正式“退役”,用近80年的“服役史书”写着工业设备的坚韧。另一台德国产N8型卧式车床同样极具辨识度,该设备在1937年南迁时曾不幸沉入渭河河底,然而9年后被打捞出水时,竟依然能运转如常,新中国成立后还曾作为第三套人民币两元券图案原型,被一代人视为集体记忆。可以说,其数十年的生产历程,同样见证了“晋造”工业从上世纪初到现当代的变迁。此外,晋造工坊内还陈列着大量从美国、德国、法国、苏联、瑞典等国引进或由上海、浙江等地生产的各类机器设备,以及配套的图纸、刀具、计量器具,完整呈现出“晋造”兵器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制作脉络,为追溯中国近代军工技术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档案。

  若说晋造工坊以实物铺展清末民国“晋造”军工崛起道路,太原兵工工运纪念馆用史料勾勒同期工运热血征程,二者定格企业近代光辉;现代火炮展览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二四七厂传承红色基因、深耕现代军工的见证,让不同时代军工记忆交辉。展厅内集中陈列着20多门火炮和礼炮,从制式火炮到自行火炮,从轻型遥控武器站到军民两用森林灭火系统,这座展馆直观呈现了二四七厂从传承“晋造”基因到突破现代军工技术的历程,成为展现我国现代兵器发展、传递新时代军工精神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其中展现的礼炮见证了新中国从1949年开国大典到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等重大历史时刻,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礼器”;还有被解放军战士们称为“万岁炮”的63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更是二四七厂自主研发的新式装备的历史见证。

  从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到抗战时期的转移生产,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转型建设”,这座博物馆承载着的百年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如今,当参观者触摸着百年前的机床,观看定格历史瞬间的老照片,那份熔铸在枪炮与钢铁中的厚重历史,正跨越时空,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属于中国工业与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文旅太原新闻矩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