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岁的刘继忠打羽毛球

67岁的席秀枝打花棍
81岁的他,挥拍击球,动作灵敏不输年轻人;79岁的她,组建了合唱团,歌声依然澎湃;67岁的她,耍起花棍,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虽已两鬓斑白,心态却很年轻,用热爱对抗岁月,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重阳节之际,带你看看这些老人的精彩生活。
记录生活美
背着一个相机包,装上相机、镜头、闪光灯,扫扫街、拍拍照,是66岁王新林的日常状态。
他住在太白佳园小区,退休后有了时间,重拾摄影爱好,买了一台专业相机,跟着网上教程学。白天,他背着相机在小区、公园溜达,从拍不好光影,到逐渐能捕捉到晨露沾叶的细节;晚上,坐在电脑前研究修图软件,从只会调亮度,到慢慢能做出有质感的电子相册。
拍风景是记录美好,拍身边人更有温度。小区里,老邻居过生日,他主动帮忙拍全家福;太白街社区开展活动,他举着相机跟拍全程,给居民们留存纪念。
重阳节之际,社区举办老年书画摄影展,其中有不少照片是王新林拍摄的,有小区的四季景色,也有老人们的活动瞬间。不少居民看完,向他请教拍照技巧。他说,拿起相机,觉得生活更充实,要趁着身体还好,拍摄更多作品,与大家分享。
快乐打花棍
“打花棍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广交好友。”家住奥林匹克花园南区的席秀枝,今年67岁,退休后迷上了打花棍。短棍在她手中忽左忽右,上下翻飞,舞出了精彩晚年。
当初,她逛公园时,偶遇一位老人打花棍,瞬间被吸引。回去后,她自己琢磨练习,从最初的手忙脚乱、接不住棍,到如今的转棍、抛棍得心应手,甚至能娴熟地玩出“花好月圆”“织女纺线”等花样。
席秀枝还热心地当起了“教练”,耐心地向感兴趣的老伙伴们讲解动作要领。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大家自发组成了一个花棍练习组合。今年国庆节,西华苑东社区组织文艺活动,还特意邀请她们登台表演,赢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
“退休后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打花棍使我受益多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上这项运动,一起享受快乐和健康。”她舞动着手中的花棍,笑容格外灿烂。
与歌声“约会”
清晨6时,厨房飘出饭香。79岁的马曼青招呼老伴吃过早饭,便揣着卷边的歌本匆匆出门,去公园与歌友们见面。
“我们这些老年人,走路时喜欢哼几句,经常在公园里哼唱着就碰到了一起,然后我们就想着,组个合唱团吧。”退休后,唱歌成了她生活的光,由于有些声乐基础,她不仅自己唱,还在小区牵头成立了一支30人的合唱团,指导其他老人,如何发音吐气。
只要天气晴好,这些老人早上都会聚在一起,伴着音乐,唱上一个多小时。纺织街社区举办的多场文艺活动中,都能见到马曼青和她的合唱团。每次登台,老人们穿上漂亮的演出服,用歌声来告诉大家:“我们还年轻。”
运动“交响乐”
“我输了,您这技术,厉害了!”在万柏林区体育馆的羽毛球场,29岁的小赵捡起地上的羽毛球,冲着对面的刘继忠竖起大拇指。刘继忠腰背挺直,打球时的动作矫健又利落。挑、钩、吊、劈……他与球友隔网对攻,若不是两鬓斑白,很难相信这是一位81岁的老人。
起初,为了锻炼身体,刘继忠开始接触羽毛球,逐渐迷上了这项运动。“时间过得真快,我打羽毛球已20多年了。只要能挥动球拍,会一直打下去。”老人每天清晨打两个小时的球,一整天精力充沛。他说:“身体好,有球打,能出去跟球友们交流,这就是我觉得幸福的事。”
采访中,这些老人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无论年纪大小,人都需要找到新的乐趣,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份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