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下雨天就担心屋顶漏水,现在不仅修好了漏点,连楼道墙面都重新刷了,住着心里亮堂。”10月26日,兴安苑社区居民王大爷站在焕然一新的楼前说。作为一个老旧小区,兴安苑社区在旧城改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凭借社区工作者的“暖心调解”与“精准服务”,老旧小区顺利焕新,社区的基层治理水平也再上台阶。
辖区里多为建成几十年的老旧小区,屋顶漏水、管道老化、路面破损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今年2月份,政府改造工程启动,根据实际情况,社区摸索出“精准摸排、共商共议、多元调解”方法,逐户走访居民,随身携带“民情台账”,不仅记录居民家的漏雨点位置、管道维修需求,还标注着“老人独居需错峰施工”“家中有考生需控制噪音”等特殊情况,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每天清晨,网格员小陈会拿着“巡查表”在小区里走访:“施工材料有没有占消防通道?噪音有没有超标?”一次巡查中,她发现施工队在午休时间作业,立刻协调施工方调整工时,“楼上有高三学生,必须保障休息”。面对老年居民的特殊需求,社区工作者更是格外用心。78岁的李奶奶行动不便,改造期间出门买菜遇阻,社区特意安排志愿者每周上门送菜;施工导致部分居民家临时停水,工作人员提前挨家挨户通知,还把自家的桶装水搬到老人家里。安建芳说,社区专门设立“改造服务热线”,24小时接听居民诉求,随时解决问题。为凝聚共治合力,社区还搭建“社区+物业+居民”三方平台,每周召开碰头会,居民马先生主动当起“义务监督员”,每天帮着检查施工质量:“小区是自己的家,当然要一起守着。”
眼下,兴安苑社区辖区内的4个小区将陆续改造完成,平整的柏油路、崭新的居民楼、别致的小花园,处处透着“新生”的气息。但社区的努力并未止步于“硬件焕新”,而是以改造为契机,打造内外兼修的品质小区。
“以前小区里宠物粪便没人管、公共区域乱堆杂物,现在我们借着改造后的‘热乎劲儿’,制定了《社区文明公约》。”安建芳说,社区邀请退休干部、党员组成“文明劝导队”,日常巡查劝导不文明行为。如今,小区里乱堆杂物的少了,主动清理楼道的多了;遛狗不牵绳的少了,随时捡拾宠物粪便的多了……“改造只是起点,我们要让社区不仅‘好看’,更‘好住’,让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从“老旧小区”到“幸福家园”,兴安苑社区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化解纠纷,老旧小区改造后既有“颜值”,更有“品质”,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