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全貌
峰岭底村新景
从娄烦县城一路向东北方向而行,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峰岭山。山脚下,石峡温泉云蒸霞蔚,峰岭底村就坐落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汾河水绕村而过,湿地公园环村修建。走进石峡沟汾河干流人工湿地公园,河水清清,小径通幽。一方浅滩上,几十只白鹭聚在一起,不时飞起,掠过水面,成为这个季节的一道独特风景。
湿地公园以“凤栖娄烦、七彩湿地”为蓝本,造型独特,200余万株不同色彩的水生植物点缀其间,美人蕉、黄花鸢尾、芦苇、香蒲、千屈菜等植物遍布,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在山峦河川铺展开来。
拾级而上,登上峰岭远眺,汾水悠悠尽收眼底,林海松涛随风翻滚,层层梯田沿山而建,就像是铺上了随季节而变幻色彩的绒毯“天梯”,仿佛顺着它们拾级而下,便可去往心之所向的“世外桃源”。屹立峰顶的烽火台,阅尽千年风霜,走近它、感受它,仿佛可以触摸到历史留下的斑斑印记。
来到峰岭底村,秀丽的山河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浓厚的红色文化震撼心灵。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的故乡。走进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参观者的视线都会落在矗立于院中央的高君宇铜像身上。铜像目光炯炯、神情坚毅,右手握着真理之书,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会被“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的言志诗所震撼。紧邻纪念馆,高君宇故居依山而建。故居以砖砌窑洞为主,青砖灰瓦,体现了晋西北农村特有的建筑风貌。
走出高君宇故居,来到峰岭底村的普通农家。见到来客,热情的农户拿出了看家“本事”——捣囊糕、搓鱼鱼、磨擦擦逐一上桌,样样美食形态各异,口感不同,但都是用土豆精工细作而来。娄烦的土豆软糯可口,唇齿之间,流转的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村民的淳朴也融汇其中。简单朴素的称谓,精细费工的制作,蕴含着村民们的乐观豁达、勤劳智慧。
随便走进一户农家,总能见到盛水储粮的黑瓷制品。来到峰岭底村,不得不看黑瓷,这里的黑瓷烧造技艺传承至今已200余年。瓷器光洁亮滑,美观实用,方圆百里的百姓家中,少不了它的身影。同样少不了的还有家家户户门窗上的剪纸,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经峰岭底村的巧妇之手,瞬间幻化成大美山川、万千世界。
诗意和远方在这里交汇,在山水之间达成了恒久默契。离开峰岭底村,意犹未尽,久久回味。
(图片由娄烦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