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峪村史馆 承载乡愁 展示新貌

小井峪村史馆 承载乡愁 展示新貌

发布日期:2024-03-07 来源:太原晚报 浏览量:635

小井峪村史馆实物展品。

曾担任小井峪社区党委副书记、负责村史馆建设的刘二珠介绍小井峪村史馆情况。

  编者按

  作为一座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明古城,太原有着存量巨大的历史遗存。截至目前,我市各类博物馆已达101座,每5.4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这101座博物馆中,既有规模宏大、馆藏丰富的大众熟知的大型博物馆,也有久藏民间、比较小众,但小而精、专题性强的类博物馆,覆盖陶瓷、书画、珐华、粮票、砚台、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纪念馆、军史馆、校史馆、厂史馆、陈列馆、规划馆、美术馆、艺术馆、村史馆等方式丰富呈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类博物馆,本报特推出“探访咱身边的小众博物馆”系列报道,由记者带大家走进我市各县(市、区)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众博物馆,一起去沉浸式体验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进一步点燃文化“烟火气”,焕发城市新活力。

  高楼环绕中,古庙、古戏台、古井、古槐组成的这片热土自成方圆,诉说着千年的悠远故事。古井南侧,二楼的亭台便是万柏林区小井峪村史馆。这座由小井峪社区建成、寄托小井峪人乡情与乡愁的村史馆,讲述着千年古村德善守望、勤奋创新的历史。

  如今的小井峪早已不复往日的乡村模样,而是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现代感扑面而来。路西边,一座古庙巍然耸立,庙门正对着古戏台,行至台前,恍若穿越过千年。

  戏台南侧,一座古风古韵的建筑与周边千年古槐、古庙、古戏台、古井相得益彰,这就是小井峪村史馆。轻叩金色门环,推开朱红色拱形门,带着好奇,去探寻这座千年古村的历史。

  村史馆面积近300平方米,馆内古香古色。“大唐永徽六年至今1360余年……”一进门,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我们小井峪的历史有史料、碑文可佐证!”曾担任小井峪社区党委副书记、负责村史馆建设的刘二珠自豪地说。小井峪曾出土了很多重要文物,现陈列于山西博物院内,这些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小井峪悠远的历史。

  村史馆展出主要分为三大篇章:砺程篇、印迹篇、硕果篇。上墙板面以数百张照片呈现小井峪的旧貌新颜,并配以实物展陈。

  抚今追古,小井峪古称“井谷里”,是山谷与“井”的完美结合,水资源丰富。村史馆内的板面对周边的古井、古戏台、古树予以详细注解。“以前,我家在古槐树对面,年轻时我们就在戏台前打球,年节时在那里闹红火。古井里的水可清嘞,招待亲戚时专门从这里打水……”指着墙上的板面,70岁的村民魏东升陷入回忆。

  小井峪地灵人杰,照片墙上,既有全国劳动模范魏达三,还有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李贵,也有山西农业生产模范魏绅……细读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上世纪60年代,村民收获大白菜、簇拥戏台前聚精会神地看戏、村里建起温室和果树场……一幅幅照片展现着小井峪人往日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井峪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办起修配厂、砖厂、预制厂、拔丝厂、瓶盖厂、奶牛场等,增加了村民收入。1992年以来,在村党委书记、致富带头人魏满福的带领下,小井峪建厂、办教育、架桥、修路,成为万柏林区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2008年,小井峪村改为社区;2014年,小井峪整体拆迁;2017年实现居民回迁,随后又建起小井峪文化产业园……浏览着一幅幅板面,仿佛穿行于时空隧道,令人唏嘘,激人奋进。

  在实物展陈区,油灯、鸡篓、锄头、嫁妆匣子、簸箩……展示着小井峪人往日的农具和生活用品。

  刘二珠介绍,2021年3月,社区决定建设村史馆,得知这一消息,居民纷纷送来老照片、老物件。在大家的热情支持下,2022年4月1日,村史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小井峪居民闻讯扶老携幼而来,在这里,老人为小辈讲述过去的故事,大家感受到了世世代代小井峪人的不朽奋斗精神。村史馆成为小井峪人承载乡愁、展示风貌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参观者触摸到的是小井峪人上千年的脉脉传承和不懈努力的历史。这块土地上的奋斗故事令人敬佩,时代为乡村带来的巨变使人惊叹。参观完毕,出门时,已是雨雪霏霏,小井峪村史馆渐行渐远,但小井峪的厚重和美好却深深镌刻于心。这里,值得来看看……

  相关链接

  参观指南:

  交通:38路、814路、80路内环、80路外环、72路、S2路等公交均可达;若自驾,有停车场,导航“小井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9时至12时,下午3时至5时。

  门票情况: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