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与会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致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指引。大家表示,将充分利用世界古典学大会这个平台,切磋研究成果,分享有益经验,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推动世界古典学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加

人民网-人民日报

“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前行,都蕴含着改革的磅礴伟力。深秋的荆楚大地,一派丰收景象。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南下湖北,走进这块风起云涌的改革沃土,思考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这是一个敢闯敢试的地方,这是一个奋发进取的时代。孝感、咸宁、武汉,博物馆、村庄田畴、创新平台。一域观全局。由湖北之行洞见改革开放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沪宁会见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拉索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7日在京会见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拉索。王沪宁表示,近两年,习近平主席同迪亚斯—卡内尔主席两次会晤,为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中方愿同古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携手共建中古命运共同体。中国全国政协愿同古方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两党两国及人民

人民网-人民日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彭波、魏哲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赵乐际委员长出席会议。蔡达峰副委员长主持会议。杨关林、李巍、李慧琼、向巧、周佑勇、丛斌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刘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强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
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昆明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这是李强同出席会议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政府首脑和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合影。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摄新华社昆明11月7日电  (记者王慧慧、赵彩琳)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昆明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鲜明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

中国军网

发挥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作用
原标题:发挥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为更好发挥长三角区域“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重要

经济日报

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安全保障
原标题: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安全保障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在2024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这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以科技

经济日报

奠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基础
原标题:奠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日报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原标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学思践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

光明日报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原标题: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

光明日报

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更多新型劳动者
原标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更多新型劳动者【专家视点】 新质生产力是依托颠覆性科技创新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新型劳动者是指具备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劳动者。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素质和

光明日报

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相乘便是创造力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要聚焦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培养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是大学的

学习时报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今年新启用的国家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用整整两篇课文(第3课、第21课)的巨大篇幅介绍了“中华文明之源”——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被首次发现。经过四代考古学家长达80多年的接续考古,证实了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大量

学习时报

【光明论坛】向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
原标题:【光明论坛】向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光明论坛】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近3500家参展企业齐聚进博会,共话中国机遇,共享开放红利。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自20

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光明论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光明论坛】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近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

世界各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经验
在当今全球资源紧张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在资源循环利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废弃物剧增与治理滞后的全球现状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和塑料垃圾的

学习时报

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高校

学习时报

迎难而上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增强政治责任

学习时报

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人民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质是讲道理,重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怎样在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