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欧阳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

红旗文稿

“五年规划”与中国式现代化
杨彬彬 制定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是系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科学谋划
黄茂兴 张建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要原则、主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人类前途为怀 以人民福祉为念——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人文感召力
嘉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傅小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刁大明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邢丽菊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云松曹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中提出一系列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王丹丹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高品质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

党建网

坚持高校思政课建设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同步推进
王晓伟 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以确保党的创新理论能够深入人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用党

党建网

深刻领会《建议》坚持人民至上原则
龚维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写入《建议》。这意味着“十五五”时期,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中国纪检监察报

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陈一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

党建网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要旨与举措
郭 雳 涉外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

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刻把握“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深刻揭示了“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找

光明日报

承前启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莫纪宏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基本标志。“十五五”规划建议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彰显了我国在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的同时,以法治护航发展、以民主凝聚力量的坚定决心,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夯实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学习时报

指引共同书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林 震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人类前途命运的崇高境界和世界眼光。今年7月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收录的79篇著作中,有多篇论及这些主题,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对全球生态文明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人的规划智慧:一种长期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观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中国奇迹”不是“飞来峰”,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的长期主义这一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有力

光明日报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姜泽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这一重要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充分运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成果与政治实践规律,传承弘扬中国“尚贤使能”文化传统,聚焦党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突破以“

人民网-人民日报

遵循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
周 文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

经济日报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
欧阳纬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一个关键词。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高效能治理重在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运行规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历史耐心”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历史耐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大历史观提出的一个标识性概念,折射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深刻理解“历史耐心”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能为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次难题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和方法论基础。 1.重大发展战略是保持“历史耐心

光明日报

全球治理倡议,是世界的合唱
【光明论坛】 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旨在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部随后发布的《全球治理倡议概念文件》,系统阐述

光明日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
全国党建研究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中

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 系统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
谢宝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坚持全国一盘棋谋划经济工作,攻克了我国经济发展许多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全国一盘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许多都收入在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