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发布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与2022年度相比,中国在全球的位次上升2位,居第二十一位,是2012年以来进步最快的国家。 “透过指数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持续追踪了解教育强国发展动态和趋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马晓强表示
为儿童创造更有爱的城市空间(一线调研)
青岛校车上的“流动图书角”。 赵安邦摄(人民视觉) 小读者在青岛如是书店读书。 本报记者 李 蕊摄 青岛浮山森林公园童趣园。 青岛市妇联供图 核心阅读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事关家庭幸福,事关国家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
推动以旧换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一轮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释放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不断巩固
“看着孩子们考完试,我才放心”(守望)
从云南昆明出发,绕道四川攀枝花,经过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华坪县城。日前,记者来到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记录校长张桂梅(见上图前,赵庆祖摄)的第十四次送考。从2011年首届华坪女高学生参加高考开始,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张桂梅坚持送考,带领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6月6日,考试前一天,张桂梅作
把海河的故事记录好讲述好(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图一 图二 图三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覆盖八省份,滋养着全国11%的人口,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来,档案馆员、历史学者、纪录片导演等一批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与海河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人文故事,在各自领域为海河相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编 者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暖闻热评)
【人物】“大风刮不走的老师” 【故事】2000年,河北保定学院的15名大学毕业生告别老师和父母,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成为人民教师。他们不惧风沙之苦、路途之遥,坚守三尺讲台,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作“大风刮不走的老师”。24年来,他们为祖国培养出9000余名高中毕业生,其
在大都市安顿田园梦(纵横)
最近,浙江杭州的一片麦田火爆出圈。飞驰而过的高铁、鳞次栉比的高楼、金黄似锦的麦田,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 城市里为何会有大片麦田?据报道,当地相关部门按照“现代都市文化和农耕文化相融合、城市核心区和粮食功能区相融合、美丽城区与美丽田园相融合”的总体思路,将这片区域打造成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形
让科普之光照亮更多人(治理者说)
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把科学知识、科技成果送到群众身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县持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
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评论员观察)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善用文化之力,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
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人民时评)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 拓展方式,丰富品类,提升价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增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生动力 在上海,养猪场可为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污水处理厂能实现绿氢全链条应用,令人开了眼界。
把握服务消费数字化转型机遇
原标题:把握服务消费数字化转型机遇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品质型升级,从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并重转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行为呈现出与高质量发展更加匹配的特点,以个性化、体验型、享受型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统筹谋划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
原标题:统筹谋划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是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加快算力建设,能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迅速发展,我国对智能算力资源的需求愈发旺盛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考察时指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幸福”的呢?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幸福是主观追求与客观创造的统一。在马克思之前,学者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大致可以分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原标题: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辩证统一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
做基层工作要会说“四种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80”后已挑起担子,有的已主政一方、一域,“90后”也已经崭露头角
守正创新,展现思政课新气象新作为
原标题:守正创新,展现思政课新气象新作为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五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向心力”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向心力”原本是物理学概念,其本义是向着圆心,使物体沿着圆周或其他曲线运动之力,比喻集体或个体围绕某一中心的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多次提及“向心力”,涵盖青年工作、国防军事等诸多重要领域,内涵极为丰富。深入学习贯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做“大先生”
原标题: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做“大先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用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引领自己、提升自己,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凝心铸魂的生动实践,既做青年学生的学问之师,更做他们的品行之师,不断追求“经师”“人师”的高度统一,努力成为一名“大先生”,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
探索课程思政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
原标题:探索课程思政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高校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应紧密围绕并始终服务于
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破解供求错位难题是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内在要求。“有活没人干”和